有備才能無患
????面對天災人禍,企業應及早做好災難備份工作 ????作者:李全偉 ????2008年上半年,南方特大暴風雪和四川大地震給當地企業帶來了嚴重損失。由于長期停電,一些身在災區的企業總部數據中心無法跟全國各地的分公司進行業務聯系。這種自然災難的突發,往往讓企業措手不及。除此之外,許多人為災難也讓企業防不勝防。 ????災難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沒有應對災難的措施。如今,企業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連一些小企業也有數臺計算機,存儲經營數據和客戶信息,這些都是企業最重要的財產。因此,企業需要有一份災難恢復計劃,盡量擁有自己的災難恢復方案,讓所有的重要數據從此高枕無憂。 ????當然,企業遭遇天災的概率比較小,更多的是遇到各種事故。比如,某一天,證券公司的交易數據因操作失誤而損壞﹔保險公司的所有保單數據因電源故障而丟失﹔石油勘探公司辛苦一年獲取的地質數據因人為的惡意操作而丟失﹔醫院保存的所有病歷因為磁帶的損壞而無法使用……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諸如此類的事故,會給企業帶來什么后果﹖IBM 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中國區業務連續與災難恢復服務資深專家夏珺說,至少,很難想象這個不幸的企業還能毫發無損地健康生存。因為,對于信息時代的企業而言,健全的信息往往是維持運轉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災難發生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那些沒有災難備份的企業。IDC 的統計數字表明,在 2000 年以前的 10 年間發生過災難的美國公司中,有 55% 當時倒閉。剩下的 45% 中,因為數據丟失,有 29% 也在兩年之內倒閉,生存下來的僅占 16%。國際調查機構 Gartner Group 的數據表明,在大型災難導致系統停運的公司中,有 2/5 再也沒有恢復運營,剩下的公司中也有 1/3 在兩年內破產。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的調查顯示,“只有 6% 的公司可以在數據丟失后生存下來,43% 的公司會徹底關門,51% 的公司會在兩年之內消失。”另一份針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報告也顯示:災難之后,如果無法在 14 天內恢復信息作業,有 75% 的公司業務會完全停頓,43% 的公司再也無法重新開業,20% 的企業在兩年之內被迫宣告破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也表明,在遭遇災難同時又沒有災難恢復計劃的企業中,將有超過 60% 的企業在兩到三年后退出市場。而隨企業對數據處理依賴程度的遞增,這一比例還有上升的趨勢。 ????災難會給企業造成重大傷害,原因在于現代企業對于 IT 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而企業的 IT 系統大部分都基于集中方式建設。鑒于信息資源對企業的寶貴作用,我們不妨把它們比作一枚枚金蛋,而信息基礎設施就是用來裝這些金蛋的籃子。對于分布式系統,不同的金蛋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籃子里,而 IT 系統集中建設所帶來的信息基礎設施整合,則意味我們將把越來越多的金蛋放進同一個籃子。如果這個籃子翻了,怎么辦﹖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面對災難,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災難備份系統已經很成熟。與他們比起來,中國的災難備份建設起步較晚。早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美國就有了“災備”概念和相關服務企業。在信息技術較發達的歐美國家,均對銀行在保證數據完整性及業務連續性方面的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在美國,金融管理局﹙OCC﹚每隔 18 個月就對金融機構的災難備份情況進行審查。在澳大利亞,一家世界著名銀行的全球災備系統有五個災難備份中心,包括三個全球同城災備中心,兩個全球異地災備中心。再來看看中國的情況,金融、證券和保險等信息技術發展較好的企業,超過 50% 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災難備份及恢復系統,而其它行業大部分還處于起步階段。最近兩年,國內金融、證券和保險等行業已經能做到 4~6 級,其它行業一般做到 1~3 級﹙災難備份分級請見附文﹚。 ????專家指出,一個企業的業務運營只要依賴于信息化系統,該企業就需要具備一定的災難備份措施。總體來說,銀行、電力、鐵路、民航、證券、保險、海關、稅務、電信、醫療衛生等行業最需要災難備份系統。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