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答疑
????編者按: 針對讀者提出的涉及管理方面的問題,本刊編輯部特地邀請專家予以解答。讀者也可以在本刊的網站(2meike.com)上獲取本欄目的內容。如有建議或有意參與,請通過 [email protected] 與欄目編輯聯系。本期的主持人是香港及上海力橋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翟創志。翟先生擁有工商管理碩士、電子商貿管理碩士及六西格瑪黑帶認可資格,在變革管理、組織發展、績效管理及企業培訓工作上積累了 20 多年的經驗。 ????問: 我是國內一家大型企業的董事長,為了應付經商環境的急劇轉變,近年企業推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和組織變革,但成效不大。請問專家,如何能使機構變革更有成效及更持久?能否介紹變革管理的有效方法? ????答: 對變革管理抱著認真態度的企業,會以清晰的愿景及變革目標作為開始,檢討現時的情勢,制定戰略計劃及其實施、傳遞和下達的方法。接著,會安排對話環節,讓員工能表達他們的憂慮,清除他們的疑惑。然后,會推行不同的計劃、檢討進度及成果,等等。換言之,這種類型的企業的過人之處,在于擁有認真及高效率的變革管理,其變革亦能緊貼企業計劃及策略。基于本人協助不同行業的經驗,我認為你可參考以下建議: ????有效的企業或文化變革計劃一般來說由兩種戰略作為支柱。第一種戰略是與培訓有關的解決方案,即透過教育性的努力,鍛煉所需的思維及技巧。另一種戰略是非培訓性質的解決方案,即改變現行的企業架構、工作模式及企業文化。例如,一間跨國能源企業將“學習計劃”與“管理系統提升”整合,在追求杰出服務的旅途上,在兩、三年間,重新塑造其服務文化。在此個案中,變革管理的戰略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1)分析與計劃;(2)實施變革計劃項目;(3)回顧與持續發展。企業每個階層的全面參與,是除“學習計劃”與“管理系統提升”整合之外的另一不可或缺因素。 ????除了以上建議的系統性變革管理外,力橋管理咨詢公司認為,一位變革的領導者還需要協助變革對象檢閱他們的思維(mindset)及判斷參考架構(frame of reference)。變革領導者可簡單地編寫一個故事來讓人們分享。例如,筆者曾從力橋的資深顧問謝老師那里學習到一個有關思維改變的故事。一位老婆婆,有兩位兒子。大兒子是賣雨傘的,小兒子是染布的。他們日子過得不錯。當地某個季節時常下雨,染布的兒子生意不好,老婆婆很不高興。過一段時間后,終于等到天朗氣清的日子,但她還是憂心忡忡,因為沒有人買大兒子的雨傘。她時常擔憂,健康也越來越差。兒子們擔心母親的狀況,便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她,因而影響了生意。有一天,老婆婆上市場買菜,她的一位朋友看到她虛弱的樣子,很是驚訝,問老婆婆怎么了。老婆婆將擔憂的事情告訴她。朋友便問她,為何不從另一個角度去想想呢?從此,老婆婆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天氣好的時候,小兒子的生意興旺;天下雨,大兒子的生意便好了。現在,她常常感到很高興,這樣兒子們也能專注于他們的生意。 ????另一個例子是: 一個玻璃杯子,盛了半杯水。有人擔憂地說: “半杯水被喝了,杯子空了一半!”也有人樂觀地說: “杯子有一半水!渴了還可再喝。”你可以說,這杯子一半是空的,也可以說一半是滿的。就是說,在同一件事情上,你是看到問題還是看到機會?注意到好處還是壞處? ????這么一個故事,可以有效地顯示“態度決定一切”。若思想行為的轉變最終伴隨著相關態度、思維或價值觀上的改變,企業推行的轉變便能更穩固、更持久。 ????問: 我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的總經理。據我所知,很多跨國企業會運用一種名為 VMV 的管理工具。請問,可否介紹一下企業在建立或提升員工對機構 VMV 的承諾的具體方法及步驟? ????答: 很多成功的跨國和本土企業,會運用簡稱“VMV”(Vision-Mission-Values)的管理工具來提升員工對企業發展大方向的歸屬感。根據力橋咨詢公司的實踐案例,我們推薦企業采用員工參與的方法來建立或提升員工對機構的愿景(Vision)、使命(Mission)及價值觀(Values)的認可及承諾。企業采用高參與性或團隊性的方法,有三個主要的元素。第一個元素是“傳達愿景、使命及價值觀條文”。此部分可由一位直接參與描寫使命條文的高階經理或企業代表負責傳達,向員工說明并討論使命及價值觀條文背后的理念、內容及進展過程。 ????第二個元素是“將使命及價值觀條文轉化為行為指針”。領導可鼓勵每位員工或團隊成員發問,使他們清楚地了解使命及價值觀條文對他們工作的意義。這種討論或自我探索的結論,應歸納為清晰的條款。描述實踐使命時,要說明現在或將來需要展示的行為及工作慣例。 ????最后一個元素是“實踐由價值驅動的行為或工作慣例”。要使嘗試并持續實踐理想行為的動力得以保持。團隊對實踐價值觀驅動行為或工作慣例的承諾意識,是非常關鍵的。除了自發性地實踐新標準或行為外,上司及管理人員在作出榜樣及提供指導方面,也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因此,企業應在如何樹立榜樣、如何監察及指導價值驅動行為或慣例等方面,提供額外的培訓。 ????根據以上的架構,企業可制定一套“愿景、使命及價值觀主導者”的指針,讓團隊領導運用。指針的目的,是協助部門主管引導或鞏固員工對機構使命及價值觀的認可及實踐。指針可分成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關于愿景、使命及價值觀條文。條文可作為部門主管的參考,方便他們掌握“愿景、使命及價值觀”對部門工作的意義。第二部分是制定價值觀及行為指針的個人計劃。此部分能協助部門主管或個人識別實踐企業核心價值時應“棄用”、“啟用”及“續用”的行為模式,并找出行為轉變上預期的助力及阻力。第三部分是訂定價值觀及行為指針的團隊承諾。團隊需要列出隊員認同及承諾將會實踐的行為指針,作為跟進行為轉變的清單。第四部分是如何試驗及觀察新行為。此部分的目的是鼓勵隊員嘗試實行議定的理想行為,并留意和記錄具體的例子,作為指導的依據。第五部分集中在指導新行為方面,為同事的指導環節列出清單。第六部分是如何增強團隊、部門及機構文化的方法。領導可設法鼓勵部門主管及隊員就增強機構文化的長遠方法繼續提出建議。 ????企業制定一套“愿景、使命及價值觀主導者”的指針后,企業領導在企業的每個階層應采用聚焦討論小組(focus groups)作為管理人員與隊員深入交流和對話的渠道。 ????問: 我是一家合資保險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為了能更有效地培育年青一輩的員工和留住人才,公司考慮推行良師輔導計劃。請問,可否簡單介紹一下“良師輔導”的概念? 成功的良師輔導者需要具備什么特質? ????答: 根據朗文當代英語辭典,良師輔導(mentoring)是“一個系統”,“由一個有豐富經驗及知識的人士,向他人或資歷較淺的人員提出工作上的意見,在事業上協助他們。”良師輔導者(mentor)及被提拔者(prot^之間的關系,不同于上司與下屬的關系或同事之間的關系。良師輔導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良師輔導者和被提拔者建立一個非正規的溝通和協助渠道。一般來說,在組織中,良師輔導能培養互相幫忙、尊重及學習的風氣,能為導師及被提拔者帶來不同的發展機會,還能為各方帶來不同的好處。 ????對被提拔者來說,他們能對公司的文化及架構有更多了解。導師還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學徒能從觀察和指導中學習,減少碰釘子的機會。此外,被提拔者能擁有一個良好的榜樣及尋求協助、支持及提供客觀意見的對象。在協助他人成長的同時,導師也能得到個人的滿足感。此外,良師輔導能提升重要的技巧,如領導、溝通、助人及解決問題,因此是個人及領導技巧成長的良機。被委派為導師,表明得到了同輩的認同,企業也能從中獲益。良師輔導計劃不但有助于挽留員工,更可培養一群更有效率和對公司更了解的員工。若推行得當,良師輔導計劃能創造不斷求進的風氣,使公司的人力資源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一大優勢,對企業的業績會有正面影響。因此,近年來,指導及良師輔導計劃已成為國際企業發展員工才能(特別是在跨文化的環境中)的重要管理工具。總的來說,良師輔導計劃是鼓勵自我學習及高效益地活用企業人力資源的方法。 ????成功的良師輔導計劃,要有成功的良師。根據力橋咨詢公司為企業客戶設計的良師輔導計劃,成功的良師輔導員有六個主要的特質。下面是各項特質的例子及相關行為。每一項特質代表了一個有效輔導的獨特范疇。為了便于理解,以下的六項特質可以名為 “HONEST” 模型: ????H - Helpful(熱心助人): 平易近人,常與學徒或被提拔者聯絡。熱心助人,但不會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徒。同時,學習及增進自己在助人方面的技巧。 ????O - Open(開放): 樂意接受新概念及別人的意見,意識到并尊重人與人的不同,而且知道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N - Networked(拓展人際網絡): 在公司及行業里有良好的人際網絡,并樂意向學徒或被提拔者介紹網絡內的人士,分享如何擴展人際網絡的經驗。 ????E - Enabling(賦與能力): 盡力切合學徒或被提拔者的學習模式,協助他更順利地前進,但不能過分保護。此外,在適當時候給予正面的意見,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S - Stimulating(啟發性): 為學徒發掘有挑戰性及可行的發展機會,提供不同角度的意見,鼓勵并啟發學徒或被提拔者。 ????T - Trustworthy(可信): 能在協議的事情上保密,遵守承諾,言行一致。良師輔導員也需要在遵守商業道德及企業守則方面以身作則。 ????問: 我來自東北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已經從事管理工作十多年,目前考慮辭職創業,現在打算開始做些準備。我的初步想法是選擇報讀商學院的一些創業的課程。但我的想法遭到了一些朋友的反對,他們的主要觀點是創業的能力是天生的,是學校無法傳授的。請問我該怎么辦? ????答: 你說的問題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的確,創業能力很大程度上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后天塑造的。而且,創業的熱情、勇氣和獨創性也很難傳授,沒有一家學校能把毫無商業天分的學生培養成商業巨頭。然而,這些都并不能說明系統的學習對創業沒有幫助。比如,創業課程能夠加速那些有商業潛質的學生的學習進程,從最基本的財務管理技能或者寫商業計劃書,到更復雜的快速評估商業機會、企業價值評估等等。目前,美國有近 2,000 所大學開設了創業課程,而 20 年前只有 300 家左右。事實上,創業學是美國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創業界的一個共識是,系統的創新性思維有助于把一個好的創意轉化為真正的商業機會、能夠提高創業企業的成功率,也有益于企業實現從創業階段到成長階段的轉變。當然,這里所說的教育和學習并不一定是課堂教育,但學校無疑是系統學習的一個理想場所。當然,通過學習,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創業基因,從而放棄了創業的念頭,這也不是壞事,因為你成功地避免了人生中的一段彎路。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