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社會責任: 如果你像福特一樣做,你會獲得什么?
????作者: 姜汝祥 ????1914 年 1 月 5 日,福特宣布將工人日薪金提高到 5 美元。 ????差不多一百年后,當我讀福特的傳記,讀到這一部分,不知不覺眼睛就濕了。多少年來,從來沒有一本講企業家的傳記讓我流淚,但我的確被福特的日薪 5 美元所感動。當然,讓我感動的并不是 5 美元本身,沒有任何金錢能夠讓人感動。真正讓人感動的是在報酬背后,福特這樣一家偉大的公司如何對待員工,又是如何對待它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的。 ????這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新聞稿的開頭很特別。為了見證這一偉大的行為,我把它照錄于此: ????1. 福特汽車公司,全世界最大最成功的汽車制造公司,將于 1 月 12 日做出工業界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有關工人報酬的改革。 ????2. 我們將一次性把工時從 9 小時下調到 8 小時,并向每名員工提供利潤分成,22 歲及 22 歲以上的員工每日的最低收入將是 5 美元。 ????參加新聞發布會的記者聽到這里,手都僵硬了,鉛筆停止在手中。而當這些新聞發布在當天的報紙上之后,在底特律的曼徹斯特大道,人擁擠到難以移動的地步,每個人都想到福特去拿 5 美元的日薪,因為他們現在連 5 美元的一半都拿不到。1 月 12 日,是一個寒冷的冬日,氣溫接近零度,但這一天卻因為 5 美元報酬正式生效,氣氛變得極其熱烈。 ????將近有一萬兩千求職者圍住了福特公司,而在開往底特律的各種車輛上,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源源不斷地趕來。由于福特無法滿足如此眾多的求職者,沮喪而憤怒的求職者把公司圍了個水泄不通。最后不得不出動消防車用高壓水龍頭驅趕人群,但人們干脆把水管割斷了。 ????在南方,長期受壓抑的黑人聽到,在福特可以與白人一樣獲得日薪 5 美元,于是許多黑人開始向底特律遷移,他們寫了無數藍調來歌頌福特: “我要去底特律,去找一個叫福特的人,找一份好工作,不再挨餓!” ????“5 美元的偉大意義在于,福特公司重新定義了工業資本主義” 福特是全世界第一家認識到以下一點的公司: 市場化的利益調節機制,不僅可以調節勞動力,而且可以調節全社會對于“人”的認識。福特在日薪金 5 美元的政策中,有一個特殊規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日薪 5 美元的,如果你不符合下列條件,那么,無論你多么努力,多么有成效,都不可能享受 5 美元,而只能享受 2.38 美元的標準工資: ????1. 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已婚者,并樂意照顧家庭。 ????2. 如果你是年齡 22 歲以上的單身,那么,你要為人節儉。 ????3. 如果你是 22 歲以下,若有近親或血親要你幫助,那么你也可以享受。 ????這不是“作秀式”的規定。福特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社會部,走訪應聘者的表現與家庭情況,很少有人做得了假。通過這種唐吉謚式的“戰風車”行為,福特非常清楚地向社會表明: 福特提高薪酬,是為了體現上帝給予每個家庭的幸福時光(這一點甚至成了福特公司的核心價值觀)。福特絕對不讓自己成為酒吧和妓院的財源。 ????當有人問福特: 一個清潔工如何可以拿到那么高的工資?福特的回答是: 通過收集地板上的小工具和小零件,清潔工每天可以為我們節省 5 美元。從這種思維中,我們清楚地看到福特把自己這一行為上升到了如何經營公司、如何使企業強大這一層次。那就是: 員工對工作的熱情付出,是一種成本很高的行為,絕對不可能通過強迫得到。 ????所以,如果你想要員工的付出,那么,你就需要首先對員工投資。就像沃爾瑪的說法那樣,如果你想要員工照顧好你的顧客,那么,請首先照顧好你的員工!而一旦當企業把投資重點從設備轉移到員工身上,整個生產程序將會產生出難以想象的效益。換句話說,企業真正強大的是它的員工,而不是它的機器! ????事實證明了福特這一偉大思想的正確。實行這一政策后,“每個人都把公司徽章別在衣服外面,他們都以成為一個福特人為榮。本來,徽章是進出工廠的一個證件,但無論是星期天還是下班之后,他們一直都戴著徽章,目的是告訴別人: 我是福特人!” ????差不多一百年后,歷史學家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在總結福特的一生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如果沒有福特管理層的執著努力與過人才能,工業化民主上的這種雙重進步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實現。但福特汽車的積極進取,使革新在短短的一年內就完成了。” ????事實上,福特推行這一政策之前,一直被工人的短缺所困擾。我們都看到了實行日薪金 5 美元之后福特獲得了什么。長時間以來,人們把社會責任與企業贏利看成對立的兩個方面,似乎社會責任就像稅收一樣,要從企業拿出些什么,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同。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福特的日薪 5 美元政策幫助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公司的社會責任: 公司以經濟的辦法來提高員工的滿意度與競爭力,才是公司追求社會責任的最佳選擇。 ????員工滿意了,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了,社會自然也就改變了,我覺得這才是公司服務于社會的基本邏輯。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