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再掀淘“黑金”熱
????制裁解除后,美國大石油公司排起長隊,爭著和利比亞做生意
????作者: Nelson D. Schwartz
????美國石油大亨們從一隊處于怠速狀態的黑色奔馳轎車里鉆出來,在利比亞的烈日下瞇著雙眼,走進死氣沉沉的的黎波里國際機場旁邊的一幢矮樓。這里是利比亞的國家石油公司(National Oil Corp.)總部所在地。那些身穿雪白襯衣和深色西裝的美國高級經理來自得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他們是來見一個人──國家石油公司董事長阿卜杜拉?薩勒姆?埃爾-巴德里(Abdulla Salem El-Badri)。此人是利比亞能源業的掌門人,自從布什政府今年 4 月解除了對利比亞長達 18 年的禁運后,埃爾-巴德里的預約簿看上去就像大石油公司的名人錄。
????最近的一批來訪者當中,有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首席執行官雷?伊蘭尼(Ray Irani),他在五月底來的黎波里會見埃爾-巴德里、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馬爾?卡扎菲和其他高級官員。這是伊蘭尼今年第二次來到的黎波里。他在三月獲得美國政府特許訪問利比亞,當時他租了一架瑞士飛機,因為如果要獲得華盛頓批準他乘坐公司自己的飛機直飛的黎波里,需要等上好幾個星期,而向來具有競爭意識的伊蘭尼一心想成為第一個重返利比亞的美國大型企業首席執行官。
????看來,伊蘭尼去的黎波里的匆匆之行即將有收獲了。埃爾-巴德里說,西方石油公司比競爭對手提前開始生意談判,并且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里簽訂一份恢復石油生產的協議。盡管伊蘭尼對何時簽約持更加謹慎的態度,但西方石油公司卻早已任命了一位高級經理負責在利比亞的業務。“利比亞和我們雙方都十分希望西方石油公司能夠回來,”伊蘭尼在的黎波里的一次采訪中對《財富》雜志記者說。“只要有了愿望,事情就八九不離十了。”
????對于西方石油公司──以及其他美國石油巨頭,如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康菲(ConocoPhillips)、阿美拉達-赫斯(Amerada Hess)和馬拉松(Marathon)等──來說,回到利比亞不僅僅意味著抓到了打入一個新市場的機會。美國公司早在 20 世紀 60 和 70 年代就使這個北非國家成為石油大國,而利比亞黑金的巨大銷量也使得西方石油公司和它傳奇式的前首席執行官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的名字婦孺皆知。
????在過去近二十年里,利比亞對美國石油公司來說就像是一個比西伯利亞還要遙遠的地方。如今,它就要恢復其作為美國主要能源來源地的歷史作用了。在美國各地汽油價格平均每加侖兩美元多的情況下,這的確是個好消息。對眼下正在與卡扎菲進行談判的公司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除非像前不久有關刺殺沙特王儲的陰謀的報道所表明的那樣,卡扎菲并沒有真正放棄恐怖活動。如果報導屬實,美國人最終可能會兩手空空地離開利比亞,就像 1986 年實行對利比亞制裁之后那樣。
????不過,人們不難理解他們為何愿意冒這個風險。在上世紀 70 年代鼎盛時期,由西方石油公司經營的利比亞油田日產石油 66 萬桶,比該公司去年的石油總產量還多。如今,這些由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經營的老油田日產量還不到 10 萬桶。利比亞的石油工業急需新的投資,這是卡扎菲放棄過去擁有核武器的政策、于去年同意與美國武器核查人員密切合作的一個主要原因。“利比亞的石油工業需要大量的投資,”利比亞新任總理舒庫里?加尼姆(Shukri Ghanem)說。“美國石油公司擁有這樣的財力,有可能冒這個風險。”加尼姆還說: “利比亞需要向國際社會和外國投資者開放。”
????白宮有其自身的需要: 由于急需反恐戰爭的伙伴,特別是在阿拉伯世界,布什政府迅速采取行動解除了對利比亞的大部分經濟制裁,并且取消了旅行限制。盡管利比亞仍然被美國稱為“恐怖主義國家”,但它可能很快就要在華盛頓特區重新開放由里根總統在 1981 年下令關閉的大使館。
????此外,由于大選之年人們對過高的石油價格怨聲載道,沙特阿拉伯面臨又一波恐怖襲擊,若能獲得新的穩定的石油來源,這足以使布什政府忘掉卡扎菲支持恐怖分子的舊帳。優質、低硫的利比亞原油,最合乎美國煉油廠的需要。更讓美國石油公司傾心的是,從利比亞開出的油輪抵達美國港口的時間,要比從波斯灣開出的船只節省一半。而且,利比亞的石油蘊藏量預計在 360億桶左右──居世界第九位,不會很快枯竭。
????盡管制裁在 4 月 23 日才取消,但的黎波里唯一的一座公務級旅館──嶄新的科林西亞酒店──已經住滿了來找生意做的美國公司經理。電信公司的代表來了,可口可樂已經開始在當地裝瓶。不足為怪,律師們也不甘落后──美國的大律師行,如懷特-凱斯(White & Case)、文森-埃爾金斯(Vinson & Elkins)和貝克?博茨(Baker Botts)等,都已向的黎波里派去了合伙人。
????不過,率先來到的當屬石油大亨。據埃爾-巴德里說,雪佛龍-德士古公司(ChevronTexaco)派來了一班人馬,而且他預計埃克森-美孚公司隨后就到。除了西方石油公司的伊蘭尼之外,馬拉松、康菲和阿美拉達-赫斯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最近幾個星期里也造訪過的黎波里。由這三家公司組成的綠洲集團(Oasis Group)是 1986 年開始實施制裁時另一個在利比亞經營石油的主要美國財團。當時,綠洲和西方石油都與利比亞政府簽訂了停工協議,凍結了公司在利比亞的股份,直到它們卷土重來的那一天。當時,利比亞人和美國人都以為禁運不會持續太久。伊蘭尼說: “誰也想不到一禁就是 18 年。”由于從那以后石油產量逐漸下降,曾經由這些美國公司經營的特許油田不像往日那樣有吸引力了。此外,運用更加先進的地震勘探技術可能表明,綠洲和西方石油兩家當年探測過的地塊下的原油蘊藏量也許沒有起初認為的那樣多。
????埃爾-巴德里等利比亞人要求美國人只回到當年經營過的地方。埃爾-巴德里說: “我們對他們說: `你們是在 1986 年走的,為何不按當時的條件回 原地去?'”這種要求不太可能實現,因為西方石油公司也今非昔比了。它如今把精力放在國內生產上,不再去國外投資,除非能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收益。“很明顯,利比亞在過去對西方石油公司很重要,反之亦然,”伊蘭尼說。然而,他警告說: “如果得不到更高的回報,到美國之外的地方投資就沒有道理了。高風險應當意味著高收益。”對伊蘭尼來說不幸的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舊合同條件太苛刻。就這一點,伊蘭尼不想詳談,但了解這些談判內容的一位高管人員說,繼續執行舊合同意味著西方石油公司每桶只能盈利2 美元──遠遠低于大多數公司現在要求的每桶 5 至 10 美元的賺頭。
????所以,伊蘭尼和其他美國首席執行官們現在希望達成新的交易,從而使他們的公司能夠按更好的條件回到利比亞,并且有望開采新油田,而不僅僅是回到當年的老油田去。盡管埃爾-巴德里信心十足地預計今年夏天就能同西方石油公司簽訂一筆交易,伊蘭尼卻預計到年底才能簽約。“我們認為我們會回來的,”他承認。“否則我們就不會派人來了。”
????如果說坐落在地中海之濱的蘇爾特石油公司(Sirte Oil)的布雷加煉油廠看上去很像埃克森公司在得克薩斯州的工廠,那是因為這家工廠在 1982 年華盛頓和的黎波里關系日益惡化、埃克森撤離之前就是該公司的一家企業。工廠控制間里的墻上仍然保留著“利比亞埃索公司”(Esso 是埃克森公司在國外的商標名稱)的標記,蘇爾特公司的管理人員則充滿感情地談起上世紀 70 年代末去得克薩斯接受埃克森培訓時的經歷。與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石油企業不同的是,蘇爾特公司布雷加工廠的地面上看不到一灘灘的油跡,空氣中也聞不到有害的氣味。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布雷加煉油廠的控制間里全都安裝了現代化的電腦,運行的是微軟的軟件和數字監視系統。盡管制裁使伊拉克石油工業一蹶不振,可是對利比亞的禁運到頭來卻像是儲藏石油的沉積巖一樣漏洞百出。 “我們要什么有什么。我沒發現任何難處,”一位利比亞管理人員說。“只是比過去交貨時間長些、價格高些而已。”在有些情況下,價格要高出許多。購買禁運的美國煉油配件往往比現價高出兩倍。不過,在過去幾年里,由于每天出口的石油能收入 3,000 萬至 4,000 萬美元,籌集資金不成問題。利用第三方供應商或者美國公司在歐洲的分部也不成問題。比如,通用電氣公司(GE)在制裁期間就通過它在意大利的分號──新比隆公司(Nuovo Pignone)與利比亞做生意。
????蘇爾特公司除了十分重視技術之外,它的企業文化在那些了解埃克森公司首席執行官李?雷蒙德(Lee Raymond)經營方式的人看來也似曾相識: 設備維護和安全生產毫不放松,高層經理之間不搞形式主義,辦公室的地板光潔可鑒,每件工作都嚴格按時完成。公司里甚至還有一間正式宴會廳,高管人員舉行宴會時,都有侍者和廚師伺候,就像在達拉斯的總部一樣。美國飛機在 1986 年轟炸了的黎波里,美國還實施過禁運,而在美國人眼中,卡扎菲就像里根總統所說的著名論斷,是“中東的瘋狗”。盡管如此,利比亞人卻不可思議地懷念當年美國人主宰利比亞石油業的歲月。“當年頭一批來到利比亞并且首先從利比亞出口石油的是美國石油公司, ”加尼姆總理說。他又說,如今美國公司“回家來了”。
????年長一輩的利比亞人如加尼姆和埃爾-巴德里也對美國懷有美好的記憶,因為他們在禁運之前曾去美國上過學。制裁反而加重了這種懷舊之情,所以同這些技術官僚談起美國時會有一種恍若大夢初醒的感覺。“要是問我最愛看哪部電視連續劇,”80 年代初曾在美國居住、眼下在的黎波里為一家大型西班牙石油企業萊普索爾公司(Repsol)工作的哈立德?賈納茲(Khalid Jarnaz)自問自答地說,“我愛看《戰地醫院》。我最喜歡的喜劇演員是比爾?科斯比 (Bill Cosby)。”
????在利比亞公司里,人們也同樣喜歡美國式經營方式。“我們采用的是與埃索公司一樣的管理方法,因為我們只會這套方法,”蘇爾特公司高級經理阿布萊哈(M.S. Abulaiha)說。“對其他的方法,我們一概不了解。”在該公司位于布雷加以南 105 英里的齊爾滕油田里,連電壓也和美國一樣,而與歐洲或中東的不一致。齊爾滕是利比亞最老的商業油田。埃索公司的地質專家在上世紀 50 年代中期首先在此處發現了石油。如今,油田維修總監穆罕默德?蘇巴尼(Mohammed Shubani)等人迫切希望得到新設備,而且就想要美國的設備。“我想要通用電氣公司的配件,”他指著為油泵和鉆架供電的通用牌汽油渦輪機組說道。“我們這里用的是美國標準,而且美國的機器維修起來要容易得多。”
????像南太平洋上有貨物崇拜的部落一樣,利比亞的石油技術官僚崇拜早已不知去向的美國佬的管理方法。過去由西方石油公司經營的祖伊蒂納石油公司(Zueitina Oil)的紅藍兩色標識,除了上面用阿拉伯文拼寫的“祖伊蒂納”幾個字外,其余部分和它過去的美國母公司的標識一模一樣。“我們只改了一下名稱,其余的絲毫未動,” 祖伊蒂納油田總監穆罕默德?薩阿德(Mohammed Saad)說。 薩阿德從 1975 年起就為西方石油公司工作,直到它在 1986 年撤離利比亞。如今,他管理著第 103 號特許開采區,該油田是當年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亞的骨干企業。在地處利比亞沙漠中心的 103 號油區四處矗立的泵站中,可以看到西方石油公司的舊操作手冊與較新一些的工作指南擺放在一起。薩阿德自豪地指出,他們的儲油罐上涂的依然是他稱為“西方綠”的青檸色。薩阿德對布什總統的伊拉克和以色列政策也許會大加批評,可是在談到西方石油公司時,他的語氣就像仍然在為它工作似的。“這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誕生地,”他說。“它如果能回到 103 油區,我就把油田交給他們,然后退休。”
????地處撒哈拉沙漠腹地的埃爾-撒哈拉油田的第一個標志是: 由兩處天然氣燃燒點在沙漠上空形成的魔怪般耀眼火球。由于油田還沒有出錢請人把天然氣運往北部,所以只好把它燒掉,把許多井口附近的黑夜照成了白晝。埃爾-撒哈拉油田位于的黎波里以南 500 英里,是利比亞最近開發的油田之一。它由西班牙的萊普索爾公司管理,該公司與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和奧地利國家石油公司(OMV)共同控制著油田 25% 的產量,其余部分則由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擁有。自從八年前開始產油以來,該油田已經證明是一項明智的投資: 每天生產大約 20 萬桶原油。附近的大象油田則由意大利的埃尼公司(Eni)和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共同經營,到 2007 年日產油量預計能達到 15 萬桶。
????歐洲各國的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夠搶先一步,是因為在 90 年代華盛頓實施的制裁比聯合國更加嚴厲。聯合國盡管禁止銷售武器,也不讓飛機直航利比亞,卻沒有禁止外國公司與卡扎菲做生意。因此,萊普索爾和道達爾等公司沒費多大力氣就獲得了開發新油田的權利。聯合國在 1999 年暫停制裁之前,歐洲公司的經理們只能先飛到突尼斯,然后經陸路抵達的黎波里或者沙漠上的油田。美國人沒有撤離利比亞之前,埃爾-撒哈拉油田及其周圍的穆爾祖克盆地還是一片未知地帶。現在,萊普索爾公司派駐埃爾-撒哈拉的一位經理說“利比亞未來的石油資源就蘊藏在這一地區。”在渺無人跡的沙漠上,鉆機在夜以繼日地工作,盡管當地的氣候在每年六月初就已經高達攝氏 37 度以上了。雖然 24 小時開動鉆機對在井架上工作的利比亞人和外國雇員來說不是件舒服的事,但這樣做很有成效。該地區蘊藏的石油位于地表下面 5,000 英尺、相對較淺的地方,打出的原油滾滾而流,使得生產成本低到每桶僅為幾美元──而在得克薩斯或北海油田,成本要高達每桶 5 至 10 美元。由于原油銷售價格約為 38 美元一桶,埃爾-撒哈拉正在成為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及其歐洲合伙人的搖錢樹。
????所以,盡管西方石油公司和綠洲集團正在就它們原有的特許開采區與利比亞人進行談判,但真正令美國和國際石油大亨垂涎欲滴的是利比亞的未開發地區。今年夏天,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計劃拍賣 10 個地塊的勘探權。已經在利比亞有了根基的美國公司希望它們能享有近水樓臺之利,可是它們面對的是一些資金雄厚的國際競爭對手,其中包括道達爾、萊普索爾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像這樣的地塊進入國際市場招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休斯頓的一位資深能源投資銀行家馬修?西蒙斯(Matthew Simmons)說。此人曾在六月初訪問過的黎波里。“利比亞曾經造就了西方石油、阿美拉達-赫斯、馬拉松和康菲等公司,所以,誰要是不在乎這些地塊,那一準是腦子有問題了。”
????話雖這樣說,人們還是要冒一些很大的風險。西蒙斯說,首先,進行地震勘探和分析以確定沙漠底下蘊藏多少未開采的石油,需要用 10 年的時間。其次的問題是,卡扎菲的轉變究竟有多少真實性。盡管利比亞在武器核查問題上采取合作態度,從而得到了美國的贊揚,但卡扎菲過去支持巴勒斯坦恐怖組織和愛爾蘭共和軍的行為仍然令人感到放心不下。新近有 一些的報道說,利比亞情報部門可能策劃了刺殺沙特阿拉伯王儲的陰謀。同樣不得而知的是,性情變化無常的卡扎菲是否會認為,外國石油公司沒有資格獲得那些通常要靠高風險項目才能賺取的利潤。確實,卡扎菲畢竟是率先要求外國石油大亨提供優惠條件和將油田國有化的阿拉伯領導人之一。
????對于堅持在利比亞經營油田并且一直在與卡扎菲打交道的歐洲公司來說,這些問題顯得并不那么嚴重。“人們認為利比亞根本難以駕御,但他們想錯了,”奧地利國家石油公司負責在利比亞勘探和開采工作的赫爾穆特? 蘭甘格(Helmut Langanger)說。“我們從 1983 年起就來這兒了,這個國家非常適合做生意。無論出現什么情況,利比亞人都能履行協議。”奧地利國家石油公司利比亞分公司總經理格奧爾格?瓦施特爾(Georg Wachtel)從 1985 年起就不斷進出這個國家。他說,和沙特阿拉伯不一樣的是,“居住在這兒很安全。沒有強迫你出門雇司機,你也用不著雇保鏢,可以自由地旅行。”
????所以,當美國人在反復考慮是否回到利比亞時,歐洲公司一直在積極采取行動。意大利的埃尼公司再過幾個月就要開通連接利比亞和西西里島的造價 10 億美元的天然氣管道,此舉將大大增加利比亞的天然氣出口。另外,就在今年三月,殼牌公司(Royal Dutch/Shell)與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兩億美元的協議,內容是開采石油和提供天然氣液化設備。海上也引起了外國公司的興趣: 法國道達爾公司在突尼斯附近的地中海海域每天開采兩萬桶原油,萊普索爾公司和奧地利國家石油公司則把重點放在上述海域以東的開發項目上。
????盡管埃爾-巴德里非常歡迎美國人拜訪他在的黎波里的辦公室,但美國大型石油公司與卡扎菲上校領導的政府能否再度聚首,還未完全確定。如果卡扎菲回到老路上去,沒有一任華盛頓當權者會支持美國公司在利比亞進行數以億計的投資──即使歐洲公司樂意這樣做。人們也不清楚利比亞會對新合同的內容采取多大的靈活立場。盡管如此,西方石油公司的伊蘭尼坐在科林西亞酒店俯瞰地中海的會議室里,他看上去并沒有為這些擔心所困擾。“我們相信美國與利比亞將繼續修好,”他說。“否則的話,我不會這樣頻頻來訪的。”
????譯者: 王恩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