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按照美國化的方式運行
????作者:雅內?居永(Janet Guyon) ????盡管此舉遭到了人們的批駁,但這股潮流卻絲毫未見停滯。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談話節目《現場問答》(Question Time)中,現場觀眾對美國進行了 30 分鐘的抨擊,曾擔任克林頓政府駐英國大使的菲利普?拉德(Philip Lader)在聽完觀眾們的批評后,可以說已經是眼含熱淚了。恐怖分子襲擊紐約世貿中心大樓事件發生還不到 48 小時,人們已經在大聲疾呼,這是美國咎由自取。一位身著紅色運動衫的金發男子喝斥道:“這一切完全是由于不可一世的美元一心只想把美國人的方式傳播到全世界每個國家而造成的。” ????盡管拉德說收到了一千多封英國人發來的電子郵件,對拉德所遭受的痛斥感到震驚,但是那位身穿紅色運動衫的男子對美國影響力方面的看法還是正確的。至少在商界,全球化就意味著美國化。過去幾十年里,當美國公司向海外擴充市場,在全球各地樹立麥當勞(McDonald)的拱形標志和可口可樂的圖標時,外國公司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美國人的商業行為。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DaimlerChrysler)的于爾根?施倫普(J焤gen Schrempp)、法國達能集團(Danone)的弗蘭克?里布(Franck Riboud)以及芬蘭諾基亞公司(Nokia)的約爾馬?奧利拉(Jorma Ollila)紛紛站到了杰克?韋爾奇(Jack Welch)一邊,高聲贊頌股東至上理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你能找到更多美國化的追隨者,過去十年中,在這里上市的海外公司翻了兩番,從 1990 年的96 家增長至去年的 434 家。自9 月 11 日以來,至少又有半打以上的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包括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法國的能源與水處理公司蘇伊士公司(Suez),以及成立于1892 年的荷蘭貿易公司 Van der Moolen。 ????這股潮流會持續下去嗎?抑或一小撮中東地區恐怖分子發動的襲擊事件所造成的恐慌將促使整個世界拒絕接受美國人的商業思維? ????對于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盡管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抵制美國人的處事方式,但是全球性的商業游戲規則所波及的范圍實在是太深遠了。位于意大利都靈市的菲亞特公司(Fiat)的董事長保拉?弗雷斯科(Paola Fresco)說:“無論是在意大利、印度,還是美國,人人都在讀杰克?韋爾奇的書。”弗雷斯科曾經擔任過通用電氣公司(GE)的副董事長。位于紐約市的獵頭公司 Heidrick & Struggles 的董事長約翰?維內(John Viney)是個歐洲人,他說:“唯一持久而又有效的商業模式是美國式的。美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商業文化的國家。而其他大部分國家都還在努力營造這種文化。但美國人從不高談闊論他們賺錢的方式是否正確,也不太在意這樣做是否會降低他們升入天堂的機會。” ????在商界,美國人的統治時代始于二戰之后,當時,諸如 IBM、凱洛格(Kellogg)、福特(Ford)以及麥當勞這樣的公司紛紛開始開拓海外市場。在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講授戰略與國際管理課程的副教授朱利安?伯金肖(Julian Birkinshaw)說:“你可以說我無知,但我是在 60 年代長大的,我一直以為福特和凱洛格都是英國公司。”美國公司在海外的不斷擴展使數以百萬計的外國人認識到了美國人的商業實踐模式。但是,許多國外公司直到柏林墻倒塌、日本經濟衰退──以及隨之而來的以美國為首的技術浪潮到來──之后才開始紛紛效仿美國人的經營方式。 ????在東歐及前蘇聯國家,一批美國的銀行家和管理咨詢人士向當地渴求新思想以及西方消費商品的人群傳播了私有化和企業化的觀點,正是這些銀行家和咨詢顧問推動了當地的社會轉型。前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發行的國債就是由佛羅里達大學法學院(University of Florida's law school)的兩位大學畢業生策劃完成的,他們二人碰巧都在日本野村銀行(Nomura)工作。在東歐及前蘇聯以外的土地上,還是這批人在為許多國有公司出謀劃策,說服它們突然間紛紛開始在股市上出售股票。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統計,從 1990 年到 2000 年全球有近一萬億美元的國有公司資產被私有化。 ????與此同時,施倫普于 1993年將戴姆勒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從而在非美國的公司企業中掀起了一場革命,這使得德國的首席執行官們惶恐不安,他們警告施倫普說,他會發現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規章形同虛設。而施倫普卻說:“我們想在世界上最富競爭力、規模最大的金融市場上立足。德國國內對我們的批評聲不絕于耳。然而你只需調整自身從而適應這些規則即可。要做到這點最初會非常困難,但是對投資者而言,這樣做會使公司的運營過程非常透明,而且公司里的每一個人都能確切地知道公司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投資者期望得到的又是什麼。” ????自那時起,似乎所有主要的外國公司都在按照美國人的方式運行。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新任董事長克勞斯?米勒(Klaus-Peter M焞ler)說:“如果明天早上我不能夠經營一家美國式的銀行,你最好還是讓我離開現在的崗位。”在菲亞特公司,喬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為了培養其外孫,同時也是想當然的繼承者約翰?埃爾坎(John Elkan)接掌公司的管理大權,讓他與通用電氣公司的旅行審計小組一道參加一項為期一年的任務,這支旅行審計小組所提供的在職商業培訓也許是全美最棒的。過去十年里,印度的 Tata Steel 公司為了能躋身全球最佳的十二家鋼鐵生產商行列,進行了重組,在這期間它采納了按照業績頒發獎金的制度。在達能集團,里布現在正利用源于美國的經濟附加值公式(economic value added)來衡量員工的工作表現。里布說:“這是個工具與語言的問題。如果我說 EVA,全世界都明白我要說什麼。”各個公司的布局也正越來越趨于美國化:英荷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曾經被看作是石油行業中的“政治局”,現在它已經用玻璃幕墻重新改造了公司的辦公室,從而使高層管理者看上去更易于親近,而且它還提升了許多女性雇員,以鼓勵觀點的多樣化。 ????甚至在英國(美國在英式資本主義世界中的搭檔),美國化的趨勢也已經在近幾年當中蔓延開來。英國最著名的商業人士,英國石油公司(BP)的約翰?布朗(John Browne)──他的性格形成期是在美國度過的,并且在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完成了在職工商管理碩士的培訓──也掛上了首席執行官的頭銜;而十年前人們卻稱他為執行董事。其他一些英國公司也在采納美國人的做法,如認股權、首席執行官巨額一攬子薪酬,當然還有對不稱職的首席執行官的突然罷免。布朗說:“美國人的商業實踐能占據主導地位,這沒什麼好吃驚的,因為美國公司的數量大大多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公司,而且長期以來美國一直積極從事有關商業實踐方面的職業教育,其堅持時間之長遠非其他國家所能比擬。” ????當然,商業上的專用語言同樣也來自于美國。這不僅表現在法國的安萬特公司(Aventis)、瑞士的 ABB 公司,以及德國的德意志銀行均把英語當作了它們的通用管理語言,而且國際會計準則也與紐約市的金融會計標準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所設立的規則相吻合。今年 1 月新成立的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也是按照 FASB 的模式組建而成;前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負責主持該委員會的事務。甚至連日本,這個典型的辦事透明度低的國家,為了提高會計準則的透明度也簽約加入了該委員會。今年 7 月,日本以一個類似于 FASB 的全職委員會取代了原先非全日制的全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而原來的委員會自二戰期間就已開始運作。 ????要了解美國的商業思想如何傳播給下一代,且讓我們來參觀一所商學院。在巴黎郊區的 Insead 商學院的一個會計課程學習班中,坐滿了來自荷蘭、印度、中國、英國、德國和西班牙的學生,這里 80% 的教授都是在美國的商學院獲得學位的。會計課上所教授的內容均是美國普遍接受的會計原則,市場營銷課上所引用的也都是美國人的案例,甚至連組織行為課和商業道德課也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美國公司上。美國商學院錄取的外國學生也越來越多。過去十年里,哈佛商學院(Harvard)和沃頓商學院(Wharton)中外國畢業生的人數幾乎翻了一番,占到整個班級的叁分之一。 ????了解了美國人的經商理念之后,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成為了反對全球化人士攻擊的目標。而且新一輪抵制某些美國價值觀和做法的跡象已經開始顯現,這一點在歐洲尤為明顯。例如,大眾汽車公司(Volkswagen)的首席執行官費迪南德?皮夏(Ferdinand Piech)就公然回避股東至上的觀點。他曾經指出,顧客和員工的地位同樣重要。皮夏還反對各種讓公司更開放的嘗試:最近他的家族公司保時捷(Porsche)自愿從某項德國指數中退出,因為它拒絕遵守按季度發布公報的要求。保時捷公司認為,季度公報的制度損害了長期投資的能力。 ????倫敦證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也拒絕實施季報制度。為了統一歐盟(EU)內部各交易所的上市要求,歐盟制定了一系列規章,當歐盟就建議的規章征求各方意見時,倫敦證券交易所說,半年一次的公報已經足矣,因為它要求各英國公司及時通過證交所自身的新聞服務報告所有重大事件。為什麼要背離美國的制度?為什麼要背離歐盟建議的規則?倫敦證券交易所的發言人雅曼?史密斯(Jamin Smith)回答說:“我們為什麼不能?這里是英國,我們有嚴格的程序,它們都行之有效。” ????美國的資本市場是全球規模最大、透明度最高的資本市場,僅憑這點原因就很少有外國商人徹底拒絕美國人的行為方式。然而,美國人的商業價值觀要想繼續長盛不衰,就必須有所改觀,至少在美國以外應該有所調整,并且還應該把目標因素考慮在內,而不僅僅是把目光盯在提高季度利潤上。員工福利、當地文化、環境問題,以及非政府的行動主義團體都是必須要應對的問題。南非的一位管理咨詢顧問托尼?曼寧(Tony Manning)在倫敦參加韋爾奇的新書簽名活動時說:“人們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轉變。他們認為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比公司更重要。”位于倫敦的瑞銀華寶公司(UBS Warburg)的副董事長肯?科斯塔(Ken Costa)說,從 9 月 11 日起,“商業經營中的軟性話題驟然間變得嚴肅了許多”。 ????即便如此,處于全球化進程中的商業領域要想拋卻“中子彈杰克”(Neutron Jack)的管理精粹仍然是不太可能的。以俄羅斯為例,在經歷了十年不擇手段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之后,俄羅斯的證券委員會根據美國公開、誠信、透明的實踐原則規劃出了一套公司管理準則。俄羅斯證券委員會主席伊戈爾?科斯季科夫(Igor Kostikov)說:“過去十年里,俄羅斯的商界出現了各種各樣滑稽可笑的事情,這之后俄羅斯商界亟需建立規章制度和道德準則,而且它也希望能像世界其他商業領域一樣正常運作。沒人認為這是美國化。我們認為它是全球化。但對于來自美國的事物我們也不會抵制。” ????譯者:錢志清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