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著名的成功故事都是從失敗開始的:亨利?福特在創立福特汽車公司之前破產過;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同事在創造出碳絲燈泡之前測試過數千種材料;J?K?羅琳的第一本《哈利?波特》則是被拒絕過12次才得以出版。
的確,這些都是激勵人心的例子,不過王達舜(音譯)認為它們并未說出故事的全部真相。為什么這些人最終成功了,而其他許多人卻從未跨過失敗階段?
“如果我們理解這個過程,是否就能夠預測一個目前仍然處于失敗狀態的人日后會不會成功?”凱洛格學院的管理與組織學副教授兼科學與創新科學中心的主任王達舜問道。
在《自然》期刊150周年版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王達舜和同事們發展出一個數學模型,來準確找出讓有些人成功、而有些人一直在嘗試階段徘徊的原因。在這項與博士生尹燕(音譯)、科學與創新科學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員王陽(音譯)以及芝加哥大學的詹姆斯?A?埃文斯共同進行的研究中,王達舜發現成功歸結于從以往的錯誤中學習。例如,對一個發明不成功的部分進行不斷改進而不是放棄它們,或者是確定一個被拒絕的申請中哪些部分要保留,哪些部分要重寫。
但是,并不是吸取教訓越多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是有一個關鍵臨界點。如果你在先前嘗試的基礎上不斷累積教訓的能力高于某個門檻,你最終就可能成功;但如果低于這個門檻,即便只低一點點,你都可能會在不斷的失敗中徘徊。
“在門檻上下兩邊的人,可能是完全同樣的人,但他們得到的結果卻有天壤之別?!蓖踹_舜說道。
利用這個見解,研究人員可以僅僅以一個人最初嘗試的少量相關信息,成功地預測出此人長遠成功的可能性。
從三個不同方面衡量成功
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失敗可能最終對你更有利”的觀點。事實上,在另一項近期的研究中,王達舜自己發現,早期職場生涯挫折往往是奠定科學家日后成功的基石。
然而,正如福特、愛迪生和羅琳的故事明白顯示的那樣,成功道路上的挫折往往不止一次。“你不會只失敗一次。你會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彼f。盡管一再失敗可能讓世界上的愛迪生們越挫越勇,但它也似乎消磨了很多其他人的意志。
為了理解原因,王達舜和他的同事們需要大量關于跌倒、重新站起以及繼續嘗試這個過程的信息。
于是他們著手研究三個海量數據集,每一個數據集都包含非常不同的失敗與成功類型的信息:一個是從1985年到2015年提交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776,721個研究資金申請,一個是美國國家風險投資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數據庫中從1970年到2016年所有獲得創投資金的58,111家創業公司,還有一個是包含從1970年到2016年170,350起襲擊事件的全球恐怖主義數據庫(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
這些數據集讓研究人員能夠跟蹤群體與個人在一段時間內做出重復嘗試以達成其目標的情況,例如獲得研究資金,帶領公司被高價收購或實現首次公開募股(IPO),或是恐怖組織執行一次至少有一人喪生的襲擊,這毫無疑問是殘忍的成功衡量方式。
王達舜稱,這三個方面“南轅北轍,雖然看起來差異甚大,但有趣的是它們全都顯示出非常相似而且可以預料的規律?!?/p>
讓你成功的原因:運氣還是學習?
有了這些數據后,研究團隊開始從最簡單的層面來思考成功和失敗。他們對成功建立的理論是:成功必定是運氣或學習這兩個基本現象之一的產物。在某個領域里成功的人,要么是隨著時間穩定進步,要么就是運氣眷顧。于是,研究人員對這兩種理論進行了測試。
研究小組認為,如果成功主要是運氣的結果,那么所有嘗試成功或失敗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就像擲硬幣一樣,之前發生過的事情對以后發生的事情的影響不大。這意味著由于人不是在持續改進,因此一個人的第一百次嘗試不會比第一次嘗試更成功。
于是,研究人員查看了數據集中每一個奮發的科學家、企業家和恐怖分子的第一次嘗試與倒數第二次嘗試(成功之前的那一次嘗試)。為了衡量一段時間中的進步(或缺乏進步)情況,研究人員研究了科學家研究資金申請的評價方式、創業公司獲得的風險投資金額,以及在恐怖襲擊中受傷人數的變化情況。
分析顯示,運氣理論并不成立。在所有三個數據集中,個人倒數第二次嘗試的成功可能性確實傾向于比第一次嘗試更高。
然而,人的學習方式與研究人員預期的不同。學習曲線的傳統概念是“熟能生巧”。因此,如果數據集中的每個人都能夠從他們先前的失敗中可靠地學習,那么每一次新嘗試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幅提高,使得成功前的連續失敗非常短暫。
但是,數據顯示的連續失敗比研究人員預期的長得多。
“雖然你的表現隨著時間有所改進,但你的失敗仍然比我們預期的多?!蓖踹_舜解釋道。“這意味著你陷在某個地方,你試圖擺脫但沒有進展。”
換句話說,這兩種理論都無法解釋失敗會一再重復背后的原因。于是,研究人員決定建立一個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的模型。
萬全的成功預測器
這個模型假設每一次嘗試都有幾個組成部分,例如研究資金申請的引言和預算部分,或是恐怖襲擊使用的地點和策略。重點在于,即使嘗試總的來說是失敗的,但它其中的某些組成部分可能是有效的。當一個人要展開新的嘗試時,就必須針對每個組成部分做出選擇,即完全重新開始,或是在先前的(失?。﹪L試基礎上進行改良。
一個人會根據其他各方的反饋來評估自己以往嘗試的組成部分。在王達舜分析的對象中,反饋可能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風險投資家,或是恐怖組織的高層人士。
但是模型承認,有些人能夠從失敗的嘗試中學到更多,這些“學到更多”的人將失敗嘗試的更多組成部分整合到自己后來的嘗試中。
一個極端情況是,最差的學習者從他們之前的嘗試中整合的信息量是零,每次對每個組成部分都要從頭開始。另一個極端情況是完美的學習者,進行每一次新嘗試時都會考慮他們過去所有的失敗經驗。大多數人則介于這兩種極端情況之間。
這個模型預測,完美的學習者可能會很快取得成功,最差的學習者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后者由于從未學到任何事物,因此他們只好“建立新版本”,一遍一遍地從頭開始,浪費寶貴的時間,王達舜說道。
研究人員用他們的數據對這個模型進行了檢驗,用兩次嘗試之間的平均時間來代表個人學習能力(由于較佳學習者從頭開始的組成部分數量較少,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產生新版本)。
檢測結果發現,學習和最終的成功之間存在著一個令人驚訝的關系。并不是每增加一個學習單元就會等量提高一個人的成功幾率,而是有一個獨特的學習門檻,將最終的“成功者”與其他人分開。
王達舜把這個門檻比作水和冰之間的形態變化?!跋胂笠幌聫牧阆?攝氏度變成零下4攝氏度。”他解釋說,“一切都沒有改變,冰仍然是冰?!比欢驮跍囟壬仙侥骋稽c時,它就開始融化了。
同樣,如果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低于這個門檻,仿佛就什么也學不到。王達舜說,他們可能會隨著時間稍有進步,但他們永遠不會保留足夠的優秀組成部分來產生一個突破性成功。
那些高出門檻的人,則應該保留足夠的經驗教訓以確保成功。他們產生新版本的速度越來越快,直到最終做出一個成功的版本。
在現實中,這意味著你不需要從過去所有的經驗中學習才能夠取得最終的成功,王達舜解釋道,但有一個需要從失敗中學習的最低次數。雖然不是每一個案例都容易進行量化,但研究人員確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資金的門檻值在3左右。
你的失敗方式決定你日后能否成功
這項研究推翻了“成功純屬偶然”這樣一個普遍存在的看法,同時對于門外漢要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提供了新觀點。
例如,僅僅“嘗試、再嘗試”是不夠的。數據顯示,在學習門檻之下的人嘗試的次數和在門檻之上的人一樣多,而且可能更努力,因為他們堅持要對之前的完美嘗試做出改變。但這種工作卻是徒勞無功,因為它并未將過去的嘗試進行整合。
王達舜認為,這個教訓清楚地顯示,人們應該高度重視反饋和從失敗中學到的教訓?!斑@是你開始另一次的嘗試所擁有的兩種非常寶貴的資產?!彼f。不過研究顯示,只有在你可以將它們整合到新嘗試中時,這些才是寶貴的資產。這印證了硅谷的名言:“失敗得更好”是成功的關鍵。
這項研究還揭示出哪些人成功以及哪些人不成功背后的一些謎團。研究人員發現,企業家、科學家或恐怖分子的學習能力,能夠通過測量他們最初幾次嘗試的間隔時間來判定。于是,他們的模型可以早在顯露任何成功外在跡象之前,就能夠準確預測出哪些企業家、科學家和恐怖分子最終會成功。
“托馬斯?愛迪生說過:‘人們放棄,因為他們不曉得他們距離成功有多近?!蓖踹_舜解釋道?!斑@篇論文的貢獻是,現在我們知道了。因為如果我們有關于你如何失敗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你未來的走向?!保ㄘ敻恢形木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