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財富》40U40創想會在上海舉辦。
會議匯聚了商界精英中的眾多新生力量,探討中國、乃至世界未來商業趨勢和新生代企業家的創新力與領導力。
以下為部分與會嘉賓的精彩觀點:
江天一 歐翎投資聯合創始人合伙人
江天一認為,國內旅游行業仍需加強資本結構。
他表示,國內的快消品做得非常好,比如喜茶這種飲品類,亦或是中國李寧這種服飾類品牌,人們對于購買這種國貨有著很強的自豪感。但旅游業的產品端仍有很多提升空間。除了對產品本身的關注,國內的旅游產品對營銷的關注度還需提升。
江天一認為,現在的旅游市場波動較大,這一次疫情其實暴露了大部分國內旅游產業的缺陷。在下一次經濟周期前,國內的旅游行業需要加強資本結構和機構化的管理能力。
吳悅 追一科技創始人CEO
他認為AI行業面對著以下幾項挑戰:
一、AI的去泡沫化,現金流的挑戰和嚴峻環境。
二、市場尚不成熟,AI技術還在迭代。
三、未來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吳悅表示,聚焦是AI從業者必要的品質。雖然AI是現有環境的發展大趨勢,但這塊蛋糕并非人人都能吃。
而這對他來說并非難事,從騰訊T4技術專家、AI平臺部負責人到追一科技創始人,他快速實現了創業角色轉變,在創業的這4年中不斷突破自己,帶領追一科技成長為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和數字員工服務商。
當然他有自己獨有的聚焦方式:判定業務的價值、回款周期;打磨效率,提高量產能力;提高思想,抓住機遇。
嚴昊 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
在數字化的應用方面,嚴昊認為,數字化會對未來決策和管理起到支撐作用。
在數字化之前,企業家要靠自己對市場的敏銳感知進行經營;而未來是靠數字化、信息化來支撐商業判斷。為此,要引入更多專業人才,加強公司的數字化與信息化,提升風險預判等綜合能力。
張賽 翼菲自動化科技CEO
在談及為什么投身于機器人領域時,張賽說:“每個男孩心中都住著一個變形金剛,當機器人成為職業時,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務正業了。翼菲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可以比別人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有很強的集成能力。我們可以把機器人非常好地應用到客戶的生產線上去,給客戶提供一個交鑰匙的解決方案,所以客戶更愿意選擇我們。”
彭斌 極飛科技創始人CEO
據統計,中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年齡里55歲及以上人員占34%,預計2025年中國農村務農人為0.6億。當人力資源不足,在全新的生態系統中,如何以最低的成本讓所有人獲得安全健康的食物?這是彭斌創立極飛科技的出發點。
極飛科技通過無人機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減少部分勞動(如噴灑農藥)對勞動者的傷害,并通過機器收集的數據來提升數字農業建設,幫助農業生產者進行更高效的生產,以此實現無人化、少人化的新農業生態系統。
艾渝 特斯聯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在談及數字化的現有技術時,艾渝表示,數字化過程中技術和場景兩者需互相賦能。在技術突破之前,人們肯定會認為技術更重要,實現“人無我有”。但其實在如今的技術新階段中,也要關注應用和場景,這樣才能互相賦能。
吳冰、吳潔 石墨文檔創始人&CEO
與大部分的想法相反,石墨文檔創始人吳冰、吳潔認為,遠程工作更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在疫情最嚴重的二三月份,人們的辦公方式發生變化,石墨文檔的注冊量隨之大幅提升。
他們認為,優秀的人才通過自驅力,即便距離遙遠也可進行高效協同工作。他們希望那些擁有優秀、開放心態的公司,能尋找到相應的工具,去實現公司愿景。而石墨文檔就是這樣的工具。
如今線上的實時交流其實已經改變人們的工作形式,在通勤上節省的時間轉換成了效率,而效率的提升會帶來更大范疇的影響,由量變轉向質變。現今的數據都會“上云”,其本質還是效率的提升。
張幃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張幃表示,在他看來,最被低估的風險是企業的組織能力。
他表示,從0到1主要靠的是創業者的熱情,從1到n靠的則是組織能力。第一次創業者,沒有經驗,面臨從人力到企業結構等諸多創業成長問題;這些對于有過創業經驗的人其實都不是很容易的。企業和人的成長是一樣的,一個人順風順水,一碰到問題就是大問題;一個人從來不生病,一生病可能就是一場大病。能不能挺過去,就要看企業組織能力。
劉炯 瀾亭資本創始人
劉炯表示:“機會存在于趨勢當中,即便你再有智慧和能力,你還是要擁抱趨勢,也就是'順勢而為'。我們要仔細思考,機會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機會。”
他認為,創業團隊一定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趨勢是長期還是短期的?如果是長期的,就是值得投入資金經歷的;短期的可能就是“機會主義”,風起了你可以飛起來,風停了摔下來其實也挺慘的。
第二,要衡量機會的“腰”有多粗,你的胳膊有多長,你是否能抱住?
第三,在行業中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是領跑者,還是跟隨者,都要有明確的自我認知。領跑在他看來,沒那么容易,更難的是能一直在整個行業賽道上處于領先的位置。
張昌武,藍箭航空創始人,CEO
他認為,中國航天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有航天企業以及民營航天企業的思想壁壘如何一次次的被打破。
他表示,在長期的太空探索之后,我們要把航天帶下神壇,使太空領域實現商業化。行業的天花板是開放的心態和航天人的認知壁壘,是否能將其他領域的精髓沿用到中國航天之中,推進相關科技的迭代與進化。
民營火箭如何能夠越過龍門?戰略決定生死。
薛鵬 閃送創始人,董事長
在創業之初,薛鵬想要把多家快遞統一在同一平臺,但做了三年后發現,很難向成熟的大型快遞公司提出新要求,并將他們統一在一起。
在低谷之后,他對整個行業進行了梳理,抓住了“快和安全”的核心,閃送的一對一服務解決了這一核心痛點,并提供了“閃送員”這一具有社會價值的崗位。
他認為,在創業的至暗時刻,最核心的是創始人的心力,要在混沌中找到差異化定位的點,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許亞 領英全球工程副總裁,數據科學負責人
許亞認為,領英的使命就是確保全球全球勞動力各得其所。
“疫情影響了勞動力市場,我們首先經歷了一段瓶頸期,但現在市場正在回彈,這是毋庸置疑的。”許亞表示,目前勞動力市場已基本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但對比數據還是會發現一個很有趣且令人警覺的點:勞動力市場正在轉變,且這種方式與過去完全不同。“我們發現,女性失去的機會比男性要更大,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的求職難度要高于過去。但是我們也看到新的趨勢,很多人都經歷了職業的轉換,有越來越多的人從其他行業轉型成為產品開發、數據、AI等諸多新興行業。”
“借用達爾文所說‘不是最強者抑或是智者能夠生存,適者才能生存。‘去適應、去改變,才能夠進化。我們要敏捷,要有適應能力,才能找到職業出路。”(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