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大聲講出來
????父母們,你們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嗎?老師們,在你拼命想要跟上政府規定的教學進度時,前排學生的不斷發問會讓你感到抓狂嗎?你們肯定會痛恨保羅·哈瑞斯(Paul Harris)的有爭議的新作《相信教導》(Trusting What You're Told)。哈佛教育學教授哈瑞斯在該書中向根深蒂固的認知發展觀點提出質疑。哈瑞斯認為孩子們不是通過觀察進行學習的“襁褓中的科學家”,而是以“信息提供人”的“作證”為最好學習材料的新興的人類學家。例如,我們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哈瑞斯的研究對當前課堂上的很多做法提出挑戰;相反,它要求語言流暢的教師——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典型例子是羅杰斯先生(Mister Rogers,美國著名兒童節目主持人,兒童電視之父,對兒童教育貢獻極大,為此獲得總統自由勛章——譯者注)——以及耐心的父母。《財富》撰稿人大衛·卡普蘭(David A. Kaplan)近期就如下話題采訪了哈瑞斯:傾聽他人可能比通過實踐學習更重要。
????我原以為教育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讓孩子們學會閱讀,讓他們成為小小研究者。
????把孩子視為某種學者或者藏書家,這并不是我所質疑的認知發展形象,我所質疑的是您從盧梭(Rousseau)、皮亞杰(Piaget)或者蒙特梭利(Montessori)這些人那里得到的形象,即孩子是親自實踐的實驗者。這種看法過于狹隘。
????對于大多數低年級孩子的教育,我們都很重視親自實踐,對嗎?
????如果你想到的是蒙特梭利教育式的課堂,教師會給孩子提供一些用于組裝的磚塊,孩子觀察這些磚塊如何能以最短或最高等方式進行各種組合。雖然這一策略對于現實世界中可觀察的正常現象很奏效,但在無法容易地觀察證據的場合下,它并不是一個可行的策略。
????孩子們從何處獲得信息呢?
????教師,父母以及專家。他們會學著更多一些相信其中的某些人。但是我并不是僅僅提供一個年幼孩子的形象而已。我們都無法擺脫這樣的事實,即我們靠自己獲得的知識是遠遠少于通過聽取專家意見獲得的知識,無論是如何投資還是如何戰勝癌癥。
????區分孩子的學習方式為何重要?
????在學前階段,我們并不是很強調要挑選擅長跟孩子對話的教師。在學校,你會看到對話質量急劇下滑。在家中,孩子們會問更多的問題。他們跟父母會有更多的持續交流。
????這是不是必然的事情呢——因為在家中“師生”比例比較高?
????當然某種程度上這取決于實際狀況。但是選拔教師的標準更多地是其擔當“培育者”的能力,而不是語言或者智力能力。
????提問是不是就不再重要了呢?
????不是的。它會一直持續到小學甚至高中階段。我不了解你的孩子,但是我的小孩經常抱怨說,在學校里,老師經常沒有足夠的時間處理他們的提問。決定學習進度的因素是課程安排。
????譯者: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