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的女王
????2012年的6月,是伊莉莎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的鉆石慶典。一甲子并不是個容易達到的數字,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康熙,也只坐了六十一年。
????英國人為了這個日子大肆慶祝是有道理的,畢竟王室是英國的標志,是大英帝國歷經滄桑所遺留下的傳統,某種程度上,女王與王室是英國的精神象征。這種意象,不僅表現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上,甚至也延伸到藝術、文化中。 諸如電影、音樂一般的藝術表達,可能是最直觀最廣泛的文化滲透,深刻地影響了大眾對王室與女王的看法,令其不再是高高在上神秘莫測的一個形象,反而有了娛樂化的淡淡光暈。還有哪一個王室能如此這般被大眾津津樂道呢?一個個現任王室成員、前任王室成員被搬上大銀幕,但凡能演個女王或國王的演員總能八九不離十地捧起奧斯卡小金人。
????實際上我對女王最早的認知,便真的來自于離經叛道的龐克樂隊“性手槍”的一首《天佑女王》。這首歌的發布時間,巧得很,剛好是1977年的6月,恰值英女王登基二十五周年的銀慶。當然這首歌可沒對女王表達多少敬意,倒是和工人階級惺惺相惜。在我看來,這是伊莉莎白女王在位六十年的一種縮影。或許溫莎家族并不愿意看到這樣的轉變,但他們,不論是伊莉莎白女王,還是查爾斯戴安娜,抑或威廉與哈里,都無可避免地不時登上娛樂頭條。他們更像是一捧嬌嫩艷麗的玫瑰,裝點著缺乏陽光的后花園。 盡管這樣,說王室浪費納稅人的錢對社會毫無裨益卻不免有失公允了,要知道,女王和菲利普親王從1992年開始便同意繳納每年約240萬英鎊的個人所得稅,本身就是英國納稅人之一,甚至開放了多處王室寢宮供公眾參觀。我至今仍然記得我去參觀白金漢宮和邱園時候的心情,和參觀故宮與頤和園的時候是迥然不同的,那是活生生的女王仍然居住使用的地方,這樣的心理暗示讓我這個并非成長于君主制下的社會主義青年都有了飄飄然的榮幸感。
????對于耳濡目染的英國人來說,這種榮譽感就更加深刻。在他們的眼里,君主制或許是個有價值的緩沖器。也因為如此,英國王室的每一次慶典,對英國的經濟都是一劑強心針。遠的不說,稍早的威廉王子的大婚便為英國財政帶來了60億英鎊的增收,不僅電視轉播、媒體報道鋪天蓋地的免費為英國王室提振形象,還帶來了旅游業和婚慶業的復興,而各種各樣的周邊紀念品更是無孔不入,甚至還有時髦的網絡銷售來搭配線下服務,英國王室真算得上是與時俱進的楷模了。
????連英國女王都將自己的形象與時俱進地進化成如祖母般慈愛,開始在公眾媒體上適度地展現自己的情感,這或許也是為了自己以及王室的命運爭取更廣泛的民眾支持,畢竟就算在英國國內,關于是否廢除君主制的聲討也從未中斷過,盡管這樣的聲音并不激烈,也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只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真的會崩塌嗎?這倒未必,英國人向來在政治的問題上非常保守,而且大眾對王室一直懷有歷史榮耀感,經濟越差,形勢越惡劣,這樣的榮耀感范兒越強烈。
????女王的接見是一種莫大的榮耀,而如果能夠獲得女王的冊封,那更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了。BBC在2007年的電話訪問調查中也顯示,至今仍然有百分之七十八的人認為英國應該保留王室,貴族的精神象征始終是無法替代的,冊封貴族也成了一種社會認可,可憐前首相布萊爾與布朗就是因為沒有爵位而無法列席威廉王子大婚的賓客名單。盡管貴族現在只是一種身份象征,但還是有無數的人擠破了腦袋就為了這一掛不能世襲的虛名,貝克漢姆總算是如愿以償成了上流人士,而就算是身為美國人的比爾?蓋茨也不能免俗,2005年的時候便受封成為“大英帝國司令勛章爵士”。他并不是第一個獲得如此“殊榮”的美國人,連前總統里根、老布什們都要覲見女王,等著被女王用寶劍拍打肩膀。
????在過去的六十年里,女王的在位讓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國以及英聯邦看起來有了存在的意義。這種深植于骨髓之中的根深蒂固,或許解釋了為什么英國已經更迭了十二位首相,但女王依舊是女王。
本文作者周璦瑪,財富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翻譯碩士,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社會學,聊生活聊社會,也聊美食聊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