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第一股”財報揭開這門生意的盈利面紗
李良東
不僅僅是馬拉松,幾乎整個中國的體育產業都在經歷調整。疫情確實是給很多賽事按下了暫停鍵,但給體育產業亮出黃牌的恐怕是產業本身。中國體育長久以來承載的是國家榮譽、全民健身和青少年體質發展,強調的主要是社會性功能而非商業。中國國力日益強大,體育總局對標美國在2014年出臺“46號文”,首提2025年“體育產業五萬億”的目標。
大幕拉開,資本入局,樂視體奧阿里蘇寧恒大等等言必談體育產業之光明未來;是否有真實的體育消費場景、是否有足夠的體育消費人口與消費能力、是否有足夠的體育產業工作者、是否有獨特的產品競爭力…都不太要緊。智美在路跑領域的早期風光大多由政府買單,那些地方政府更在乎的倒不是跑者,而是是否能有央視的直播;擰巴的商業邏輯跑不下去也是正常吧。泥沙俱下,慢慢來吧。
東木
這個智美體育很神奇,我特意查了查他們的公司歷史,早期他們還是央視廣告代理公司的時候,后來做不下去了才轉型做賽事,所謂戰略轉型。成為“馬拉松第一股”那也是后來的事情,可以說智美的策略是對的,趕上了全民運動的風口,結合馬拉松這個有影響力的賽道,做出名氣,所謂“故事講得好,上市肯定早”,一個廣告公司的家底,包裝一下,搖身一變,成為港股上市公司,號稱中國最大的體育公司之一。
?
誠然,馬拉松市場化是必經之路, 別看只是一場長跑活動,背后卻有著長長的產業鏈,隨著該項運動的不斷發展,處在鏈條中的優質公司都有得賺。馬拉松涉及人數眾多,各城市的參與深度也決定了賽事的組織成敗。好在,隨著這項運動的興起,各個城市也逐漸意識到,馬拉松群眾參與度較高,對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城市凝聚力以及檢驗各地的管理水平,均大有裨益。而于像智美這樣的馬拉松運營公司而言,運營該項賽事的收益則是他們看重的。前段時間甘肅的馬拉松事件又一次讓人們意識到,在賽事收益和城市宣傳之外,更重要的是賽事的安全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