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后真會有報復性消費嗎?保就業、提收入才是關鍵
2020-04-20 15:30
文本設置
小號
默認
大號
Plus(0條)
目前消費的復蘇總體慢于供給能力的恢復。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0%,普遍預期的消費反彈沒有出現。
專家表示,消費恢復較慢主要還是因為疫情導致普遍的社交隔離和旅行限制,對經濟活動正常開展,特別是居民基本的線下消費活動產生了直接的打擊。此外,消費面臨勞動力市場需求收縮的挑戰,失業率上升、收入預期不穩定對消費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此背景下,消費作為中國及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能否快速恢復成為經濟復蘇的關鍵。而提振消費的核心要義是讓人民群眾有能力消費。 | 相關閱讀(第一財經)
專家表示,消費恢復較慢主要還是因為疫情導致普遍的社交隔離和旅行限制,對經濟活動正常開展,特別是居民基本的線下消費活動產生了直接的打擊。此外,消費面臨勞動力市場需求收縮的挑戰,失業率上升、收入預期不穩定對消費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此背景下,消費作為中國及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能否快速恢復成為經濟復蘇的關鍵。而提振消費的核心要義是讓人民群眾有能力消費。 | 相關閱讀(第一財經)
15
Jerry
今年的第一季度因新冠疫情爆發而變得極不平凡,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季度經濟增速陷入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其中以消費的下跌尤甚,即便是到了疫情相對緩和的三月份,消費仍舊處于下滑通道,未見“報復性”強勁反彈或緩慢回升出現。
提振居民消費一方面取決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取決于其邊際消費傾向,而后者又跟經濟預期有關。在復工復產艱難推進的情況下,部分一線制造業工人的工資尚未足額支付,且疫情防控常態化降低了大眾對經濟企穩回升的預期,因而從長遠看,還應挖掘新增長點保就業,現金補貼和消費券雙管齊下提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