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機,中國總人口可能不到14億,或出現50年來首次下降
張緣
人口數據慘淡是必然的,重要的是如何應對沖擊。
中國人口總數下降+老齡化的趨勢是不爭的、也是不可阻擋的事實,在這個層面上已經不存在任何爭論的意義,也不存在任何所謂挽回頹勢、懸崖勒馬的可能,因為人口數據顯現本身就存在滯后,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過去的結果,過去既然已經發生,當然也就不可能改變。
英語里有一個表達,叫做,系好安全帶,現在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如此。
那么什么可以作為我們的安全帶?答案非常復雜。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所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此外,今天考慮這些問題,還要加上“長壽時代”這個新因素——資金、政策、管理的準備和改變是必需的。不要對所謂“銀發經濟”抱有幻想,中國社會的整體財富保有量并不樂觀,我們應該防止的是“楢山節考”式悲劇的大面積爆發。
但我在這里,還想強調一下文化準備——觀念、認同和價值觀的準備,畢竟,在一個實用主義+工具理性主導的社會中,衰退不可容忍。
此外,更自由的政治空氣是需要的,這也有助于激發民間更大的創造力,并增強精神韌性。
Resiyne
之前人口普查結果遲遲未出,大家都預測可能結果并不樂觀,一來人口出生率急速下降,中國陷入未富先老的窠臼,二來人口結構不合理,近年來開放二胎以來,以往重男輕女的陳腐思想重新泛起,造成男女比例不平等,這將導致年輕育齡女性越來越少,繼續影響以后的出生率。
要打破現在這個狀況,一來需要的全面放開生育,二來也要注意社會的性別平權問題,保障婦女兒童權益。
彩桑桑
你們讓生就能生,不讓生就不能生。人到底是政策利用的工具還是政策服務的對象。
陳CC
從計劃生育到鼓勵生育,生育政策的變化是要適應國家發展階段的。現在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未富先老”的危機迫在眉睫。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依靠人口紅利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人口過多又必然需要控制,導致現在“人口慣性”太大,加上重男輕女思想,年齡、性別比例嚴重失調,適齡勞動力和生育力不足,還有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騰飛、但也拉大了貧富差距,年輕人生存壓力大、生育意愿低,“大國空巢”的警鐘就日益尖銳。
七普結果尚未正式出爐,但大家對當下的狀況儼然心知肚明。我們很大程度上走了日韓的老路,但也許更為緊迫的是,經濟結構尚未適應人口結構。高科技產業沒有跟上,需要勞動力的仍然是基礎的制造業,而隨著人口降低、成本上升,近年來這些產業也向東南亞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轉移,處在“青黃不接”的尷尬。現在比起鼓吹所謂的“單身經濟”,看似適應人口結構,其實技術含量大都不高,“創新”的更多是營銷手段,更需要切實的社會保障,和真正具有乘數效應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