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CEO李想談女記者打探消息遭侮辱:員工侮辱別人,企業是否該道歉?
鄒佳銘
我國的民法和侵權法中,確實存在賠禮道歉這樣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發生在姓名權、榮譽權等侵犯糾紛中。
在理想員工對女記者的回復事件中,嚴格從法律上定性,并不是一種侵權行為,只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達不到用法律懲罰的程度。也就是說,法律也不能要求員工賠禮道歉。
就公司來說,應該提倡員工講文明講禮貌,但是公司對員工在非工作職責中的行為是沒有責任的,更沒有法律責任和道德義務對員工個人行為公開賠禮道歉。這樣的話,會對企業施加不必要的負擔,企業和個人是基于工作的雇傭關系,而非沒有界限的捆綁關系。
對于員工的失當行為,企業可以批評教育,一遇到問題就摔鍋,不區分問題大小就開除,有討好媒體之嫌。給員工學習改正的機會,也是企業的擔當。
張國防
上海車展的舞臺,就話題熱度而言,特斯拉獨領三五天,隨后蔚來出了相關話題,今兒是理想。話題事件涉及眾多范疇領域:
科學技術創新探索方面,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技術場景化尚需更為精確的數據分析和無法繞過的時間的驗證。
法律法規方面,產權、信息權等相關的規則和邊界的界定、清晰、完整、準確、可探討性。
體制范疇的宏觀經濟層面,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國家經濟體在交通出行領域換道超車的戰略所在,政府直接投資千億美元以上,帶動社會投資N倍體量。
世相道德和媒體流轉層面,涉及到行業發展洪流中的一粒塵土般小問題,無論問題的源起到底在哪里,落在某個單一的人或家庭身上,都是一座山。這樣一坐山、幾座山,通過媒體,廣而討論......
國家治理體系監管層面,治理能力、監管方式等,握有以事情的本來為目的,公平公正以及尊重的引導和裁判權……
加上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科學技術、法律、文化、道德、世相、企業、個體和家庭、監管、公共信息平臺等多方之間的基于不同價值觀、生活觀、道德觀、歷史觀、民族觀、全局與局部關、話術體系、思維邏輯架構等溝通,這是一個多自變量、不同權重系數、不同指數的多元n次復變函數。
這讓人想起清華經管楊斌老師的諸多課程:<文化、倫理與領導>、<危機溝通實驗室>、<商業倫理與組織信譽>、<卓越領導之道>......
楊斌老師的這些個課程之所以趨之若鶩,常常只能在地板臺階或者擠在窗臺上聽,是因為社群世相是多么的需要大學智者大師之道……
而另一元界,大學之外,沒讀過大學的理想汽車實控人的事件處理,頗有大禹治水之道,疏而不堵,公開透明,壓力壓強瞬間釋放出去,江湖智慧游刃有余……
大師是社群世相里的智者,更是社群世相本身……
逆旅中的行人
此事在科技圈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各有各的看法。不過,從事情過程看,作為記者,采訪下企業員工是很正常的職務操作,從對話來看,記者方并沒有說出超越職務行為的言語。作為員工,不知道或者不想說,直接拒絕即可,沒有必要出言侮辱。
雖然大家現在在爭議企業是否應該替員工和道歉,但是就企業公關層面來講,企業還是應該出面道歉,或者敦促員工個人向對方鄭重道歉,否則對企業形象總是一個污點。
洋蔥濃湯
企業文化是一個公司做大做強不可忽略的部分,公司領導和員工至少要有一部分共識的信仰和價值觀,才能讓員工愛護公司。員工的能力是上崗的硬性條件,但是營造出良好的氛圍,讓員工意識到自己代表著公司,這也是公司的重要職責。只有這樣員工才會喜歡上公司,他才會格外愛惜這身“羽毛”。就好比我們很少看到有人會打著自己母校的名號去辱罵他人。如果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是“臨時工”就是“試用期”,緊接著就是撇清關系,那么企業本身都不愛員工,沒有擔當,又怎么奢望員工愛企業呢?
簡單愛
工作行為侮辱的需要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