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推出新版加密貨幣支付服務,用戶無需先行兌換法幣

張緣
企業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降低成本,VISA此舉便是如此。法無禁止便可行,企業創新也是如此,實實在在無需大驚小怪,從加密貨幣原有的交易方式來看,這種創新是必然的。
需要關注的是下一步的監管跟進。正如我此前在另外一條點評里說過的,虛擬貨幣的異化,其對自身被創造出來的初衷的背離,才是我們需要擔憂的。
區塊鏈技術所支撐的“去中心化”和“信任標簽”理想,早就被證明不是理想中那么美好。人類所面對的不平等、氣候變化、保持物種多樣性、重建道德的生活和道德的政治等問題,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給不了答案。
有時候我覺得,對我來說,觀察這些問題,其實是在觀察人性和人心。

蘇小曼
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的簇擁者們的夢想,就是加密貨幣未來可以真正擁有流通貨幣的功能,成為貨幣體系的一部分,甚至徹底取代貨幣。如今看來,很多機構似乎已經把加密貨幣認定為支付系統的一部分了。
但是去中心化的特點,是讓加密貨幣區別于流通貨幣的最大區別。因而分析者們也指出,只要人類還相信社會組織,比特幣要完全取代美元或任何法幣,可能性幾乎為零。

陳CC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之所以被很多人質疑,重要的一點就是其雖然在理論上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實際生活中還沒有看到太大進展。加上各國官方從來沒有認可、甚至明確表示了反對,因而即使有一些試驗性的項目,也只能在民間展開,更廣泛的公信力就遲遲無法建立。并不是說官方不認可這種貨幣——相反,各國央行都在研制自己的數字貨幣,說明他們是意識到其中的優勢的,但如若放開這個市場,即商業力量也能發行貨幣,其中的金融風險可想而知,更加劇了這些現有加密貨幣的不穩定性。
而這些時候,加密貨幣再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先是在馬斯克的帶貨下,比特幣一路狂飆。現在金融巨頭visa也有意入局,如若成功,必然將在加密貨幣落地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推動力。但同樣,官方監管現在尚未表態,這始終是一把高懸的達摩克里斯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