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一邊瘋狂跳槽,一邊瘋狂后悔
張緣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拋開公務員和一些事業單位,拋開依然存在準入壁壘的壟斷性行業,市場競爭下的企業或許都在內卷。而我們共生的社會,作為其運行基礎的道德規范與共識,則是我們共同營造卻無力躲逃的“大環境”。
回來說跳槽。跳槽自然是尋求改變,不論主動還是被動。但改變朝著積極方向發展的依據是什么呢?一個人對工作是否滿意的評價體系都包含了哪些因素,而對于具體的個人來說,它們各自的權重又該如何排序?
于是,結論大致可以看到,后悔是因為:一,當事人自己的能力和觀念并不會因為跳槽而改變;二,跳槽換的是小環境,但大環境并無改變。而小環境自然敵不過大環境;三,自己的職業目標,放大一些說,自己的生活目標是什么?能否篤信?能否酸甜苦辣甘之如飴?簡言之,后悔的不是做了錯的決策,而是對于職業目標的苦尋不得。
隱隱
比較殘酷但現實的說法:員工的工資也是其自身的“定價”,如果陷入職業發展瓶頸,在不同待遇相差無幾的崗位之間轉換,不如首先思考一下,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被“商品化”了。其實在不同的企業中,也存在不少人才的缺口,這些人才的需求并不一定是技術頂尖,很有可能需要的是跨知識領域結合技能以創造出新的價值點,這個能力對于大眾求職者來說似乎還處于稀缺狀態,對于招募者來說卻是求賢若渴。所以在預期的下一次跳槽之前,能夠找準自己的利基市場,結合意想不到能夠發揮天賦的技能,也很重要,但并不難。
假逍遙
疫情之年,宏觀經濟經歷前所未有的下行,對很多產業都造成了深刻的沖擊,而降薪乃至裁員成為老板們壓縮人力成本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而就求職者個人而言,職場目前的“內卷化”程度越來越嚴重,很多打工者頻繁跳槽,卻很難跳出惡性競爭的規律。
當疫情使得大家的生活節奏慢下來時,或許是花時間系統總結和深度思考,將工作經驗沉淀下來的好時機。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經歷,如何從中提煉出職場通用的一些硬核技能,才能提升跳槽談薪時的話語權。
Tony An
非常同意
R??
跳槽的原因無外乎一點:對當下狀況不滿。有時候,離職只是你的一時沖動,而非最終決定。如果你最終沒有選擇離開,卻被同事、領導知道了要走的想法,難免給人留下不踏實、不穩定的印象,甚至錯失應有的升職加薪機會。
身在職場,我們更要明白交淺言深的道理。無論換到哪一份工作,職場關系都不會改變。只有了解自身,權衡好利弊的跳槽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