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遭擠兌,“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瀕臨破產?
隱隱
華西村的盛極必衰不全然僅僅是個特例,也許是未來新經濟形勢下中國的許多企業,要面臨的轉型困境。從華西村破產的相關新聞報道來看,吳氏一家管理者的影響被放大了,即使事實的確如此,也不能忽視資源利用效率低,負債率過高等更為顯著和實際的問題。
在美國曾經的一些企業中,這種情形并不鮮見:遵循過去的發展路徑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按照慣性思維拼盡全力仍以破產告終——低薪國家的優勢實在是太強大了,沒有深度改革后的差異化和錨準的細分市場,執著的努力只是無用功。吳老先生對旅游業做出的判斷或許是在他視野下的最優選擇,但是中國整體的發展速度似乎比他預判的還要快,面臨真正的轉型和升級是遲早的事。
相比“誰的華西村”,村民在意識上團結一致,以企業的形式深化改革也許更為關鍵,也需要一位高瞻遠矚、能夠創造性地脫離困局的開拓者。更值得思考的是,未來十年,華西村面臨的問題是否會在更多規模經濟發展愈加成熟的地方暴露出來?當優勢不再,昔路難繼,“平凡人”的生活也會遭遇更大的影響。推薦閱讀Passion Economy。
桃花十渡
華西村興起,最大的根本原因是在特殊時期能拿到銀行貸款。在那個年代,銀行貸款就是風口上的風,在江蘇民營經濟興起的大背景下有了銀行貸款,沒有干不起來的企業。
當年的華西,紡織、旅游和鋼鐵是三大支柱產業,但隨著經濟的轉型,鋼鐵產能過剩,面臨大范圍虧損。紡織業屬于典型的落后產能,面臨轉型或淘汰,唯獨旅游業的門票收入還能盈利,但也是杯水車薪。目前華西村的致富只依靠倒買倒賣,旗下的企業產品都是低經濟附加值產品,這在時代不斷向前背景下,淘汰或者轉型是早晚的事。
?
華西村表面上企業股份人人皆有,處處彰顯集體主義,但實至為全體村民分紅20%,占據所有管理崗位的吳氏家族擁有80%甚至更多,典型的家族企業。在這種極端情況下,過于依賴個人能力,優秀人才無法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中去,倘若掌權的家族式管理水平和模式,沒法支持目前的企業規模,規模越大,是越容易走向滅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