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顏悅色連發兩份道歉信,為什么營銷老是出問題
虞夢潔
想起幾年前某洗發水在我住的小區電梯里做了一個用手指人的廣告海報,后被人貼上了紙條,說一進電梯就感覺被人指著讓人很不舒服,后廣告便被撤掉了。妥與不妥,無非就是這一點“舒服”和“尊重”,無關女權,無關標簽。
再擴展開來,酒桌上的黃段子,辦公室的調侃,如果讓人感覺“不舒服”,便是應該反思的問題。這與廣告異曲同工。
王長樂
從不久前的B站番劇《無職轉生》被強迫下架, 到近幾日的茶顏悅色廣告營銷遭圍攻,爭議均起源于微博與豆瓣,打著女權旗號的網絡攻擊大軍突然間浩浩蕩蕩四處發帖,最終導致事態不斷升級,并一發不可收拾,這背后的力量值得警惕。
在如今理性對話嚴重缺失的大環境下,“女權”污名化趨勢愈演愈烈,部分所謂女權主義者頻繁發表仇男言論,加重輿論撕裂,使“女權”近乎成為狂熱與病態的代名詞,與溫和派的平權訴求漸行漸遠。真正的“女權”抗爭從來不限于女性的困境,它需要社會結構與文化傳統的改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更多元的討論和更切實際的解決方案,而互聯網上無休止的罵戰和借女權收割流量紅利的卑鄙行徑除了制造事端發泄情緒,毫無意義。
楊三
在消費品營銷領域中,“抖機靈”以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現在是屢見不鮮,很多品牌幾乎是在冒犯的邊緣行走,要想既不影響各群體的利益、又要受眾停留觀看,廣告真是越來越難做。曾經看到一種說法,即使風險很大,還是必須得這么做,因為只有脫俗甚至低俗的信息,才能在冗雜的信息噪聲中脫穎而出,賺足流量。處理這種高風險的信息需要極強的輿論感知能力,從頻頻出現的大企業廣告翻車可以看出,“冒犯”真的很難避免。
?
茶顏悅色營銷失誤的特殊之處在于,被翻出的內容有很多為其“早期作品”,尚處輿論聲量沒那么龐大、各種低俗廣告充斥市場的時代。那時茶顏悅色也不是什么全國知名品牌,對營銷行為也不夠審慎,根本沒有料想到會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出現。所以說,任何品牌在營銷過程中都得慎之又慎,對于任何黑歷史,即使你早就改頭換面,也會觸及公眾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