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反壟斷的疾風,阿里遠比騰訊危險
2020-12-19 14:00
小號
默認
大號
Facebook構成壟斷最重要行為,是“收購競爭對手,把創新收為己用”。如果中國反壟斷監管也學習美國同行的標準,阿里會比騰訊危險的多。
原因很簡單,縱觀近年來的大額投資,騰訊以小比例參股為主,而阿里是以大股權比例控股為主。所以,相比投資,收購一定會先一步被監管,假設Facebook被迫分拆,阿里的銀泰、網易考拉、高鑫零售也會有風險。 | 相關閱讀(易簡財經)
原因很簡單,縱觀近年來的大額投資,騰訊以小比例參股為主,而阿里是以大股權比例控股為主。所以,相比投資,收購一定會先一步被監管,假設Facebook被迫分拆,阿里的銀泰、網易考拉、高鑫零售也會有風險。 | 相關閱讀(易簡財經)
49

Harwen宏觀
首席經濟研究員
把收購與投資對立是一個邏輯謬誤,收購是投資的一種形式,個人認為判斷收購是否被認為恰當的最關鍵因素應是是否構成惡意收購,而非一棒子打死大型互聯網公司的一切收購行為。
阿里和騰訊的最大差別也并不是你壟斷,我還好。而是你高調,我靈活。
49

小杜
公正、誠實和勇氣
“反壟斷”早已不是一個新名詞,但在互聯網創新席卷全球的今天,對于數據等網絡資源的安全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誠然移動支付技術在中國這樣一個信用卡相對不那么普及的地方迅速被人接受,為大眾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憑借過硬的風控保證了用戶信息的安全,但如何確保這些個人信息被合理使用,以及更進一步地確定這些數據的歸屬,當下仍舊是監管所處的盲區。特別是當互聯網跟傳統金融相融合,會給資本運作模式帶來新的挑戰,引發一些潛在的系統性風險。
10

已注銷用戶
如果沒有輿論及嚴格的監管,在利益面前,巨頭們能不能保障用戶數據的安全很難說。據我所知,阿里騰訊京東都有所謂的大數據服務平臺,那些數據只要注冊付費都可以獲得。當數據成為一門生意的時候,強監管是非常必要的。
17

xxx
菩提一葉,可見佛心
資本投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離不開國家政府對其的支持與呵護,資本猶如魚游動在國家的池塘里汲取營養,如果這條魚養大開始攻擊并吃其他小魚,就會被提前撈出來送上餐桌,所以資本在達到一定規模就要有自我覺悟向善而行,而不是一味貪吃,這和資本控制者的策略意識格局野心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