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中美雙方達成五點共識
庾春蕾
中美之間的關系現在很難講,這兩年來美國很多領域的高層官員頻頻訪華,中國也有高級官員訪美,雙方看起來溝通對話的渠道很順暢。這次布林肯訪華是最新的舉動,大家都很期待雙方是否能談出一個什么結果。
但是從中美之間達成的這五點共識來看,能不能稱之為有結果很難說。這五點共識其實只是反復提到了雙方要保持溝通對話,以及保證中美關系穩定發展,在很多關鍵問題上到底是否有進展,都沒有遇到。
Hedouwudao
以其主導的全球貨幣結算系統(SWIFT)為抓手釋放金融制裁的預期也好,產生過剩的嚴重關切也罷,加之南海、人權新老話題,美A的明修棧道,指向其實就是一個:意欲脅迫中C簽個“廣場協議V2.0”。
同時也是想著避免熱戰沖突等。
中C并非當年的、軍事和安全被美A定了邊界的日J。
這樣一個過程,實則是:21世紀新一輪“產生過剩”及其解構、重構、新構第四范式全球化。
當年,那是1986,日本汽車崛起賣向全球并成為美國市場最大供應方的時間節點,美國與日本溝通來去,簽了個《廣場協議》,倡議日元升值;同時,倡導日本擴大內需、減少出口。
結果,不負協議,日元真的升值,出口真就減少;日元購買力大幅上升,虛擬起來了,情緒起來了,情緒定價金融化,附著在不動產上,房產超級金融化、去紐約購買不動產、去好萊塢購買影視產業......
結果情緒隨杠桿率周期性波動,不出5年,1991,日本資產負債表開始縮表,個人、家庭、機構的首要關注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負債最小化。
客觀而言,遇到這樣有美國界定的天花板,日本做的相當穩妥,時至今日,并無崩潰,也無魔幻,如此境況,穩穩當當、社群均衡、世相節制。
相較而言,同樣的劇本,拉美已用百年歷經演繹出魔幻現實的風格,印度將在未來百年大概率魔幻現實。
當下,臺上主角更替,美國依然是恒量主角,這次上臺前來的是中C。
同樣的產業供應鏈轉換檔口,同樣的關鍵詞“產能過剩”,頻繁雙向溝通下,美國意欲整一份《廣場協議V2.0》。
站在中C視角,看當年大英解決產能過剩是兩式殖民--控制和墾荒(第一范式全球化),德日解決產能過剩通過戰爭(第二范式全球化),美國解決產能過剩是通過商品與資本的自由流動 -- 商業利潤抽取而非產權訴求,以及信息與價值觀的自由流動--宗教般熱情(第三范式全球化),中C自有中C自身維度的范疇、定位、結構、節奏,是之所謂“第四范式全球化”,包括但不限于富春山森林貨幣體系等。
BTW,早期的米國,250年前的北美大陸,為反對英國政府以稅收和管制邏輯支持的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在北美的傾銷(產能過剩),波士頓港口一哄而上倒掉三首船上來自中國福建武夷山紅茶,以此發端,有了美國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