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員工不會線上請假被開除,公司違法判賠約11萬

謝瑞佳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3》顯示,全國勞動力人口平均年齡從1985年的32.25歲上升到了2021年的39.42歲。現在已經進入2024年,如果按照上述數據做簡單計算,那么估計今年國內勞動人口平均年齡就突破40歲了。
隨著中國步入人口老齡化,適老關懷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為老年群體提供必要的社會人文服務是一方面,而保障他們在工作中得到公平對待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現在職場35歲焦慮已經讓中年打工人感到無力,如果越來越多的老年打工人也進一步因為年齡而受到更多的工作制約,那么大家未來就更加迷茫了。
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的裁定,不僅是對銀發打工人的適老人文關懷,更是法律關懷。道德對行為的規范主要是建立在心理層面的,而法律卻是強制性的。這起訴訟的成功,為老年打工人維權提供了切實的示范作用。

冬天去北極
這個事件為什么會判單位輸,因為員工雖然不具備線上操作能力,但通過同事幫忙,電話聯絡等方式已經和單位協調過,而單位不予回復,只認線上流程,但當時員工也沒法趕到,沒有請同事再次幫忙線上請假,所以沒有線上流程,于是公司直接開除。
裁定依據以上情形認定無誤,是單位單方開除,給員工完成損失,需要賠付。事實清楚上訴法院維持原判。
以上是案件本身需要關注和了解的,是評價的前提條件。
作者展開討論的是對于不會操作的員工予以一定的包容,尤其是因為年齡,學歷等原因,客觀上能勝任工作,但是沒法適應請假流程,報備流程等不關乎生產的日常管理。
這個案件來說一方面是作者說的對老年人的關懷,但是更深層次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冗雜和無效。這個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是最值得關注,深思和改善的問題。而對老年人缺乏關懷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表現而已。
這種冗雜和無效在本案中,體現為讓車間基礎操作工也必須通過完全不熟悉的網絡工作方式去操作。
我看到有評論在車間工學習能力,人際關系等多個方面提出質疑和貶低,有的建議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助員工學習的,潛臺詞學不會就是能力差態度差,應該開除。畢竟你不干有的是帕魯干。
這類想法的根源在于對管理的認識,認為管理是權力,是紀律,這種認識是最常見的,社會普遍現象,但是忽略的管理最初的目的應該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不僅要有管理,也要有服務。
回到案件本身上來,管理的目的是保障生產有序推進,管理的對象是基層的學歷學習能力和意愿都比較低的一線操作工人。通行的做法就是富士康式的,把人作為機器,作為標準件,忽略人之為人。沒有服務,只有硬性要求。但是時代變了,中國變了,中國人也變了。不再是簡單的機械,人民的需求也不再是簡單的溫飽,而是多方位的需求都在日益增長。人的自我在不斷覺醒。
雖然公司看似在使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上新的手段在管理,但只是表皮,內在的對管理的認識沒有變。汽車是全新的動力體系,不是四個人在輪子上蹬。再不改變管理思維,抓到管理的精髓并適應新的形勢,落后的就不是員工,被淘汰的也不是老年人,而是呆板無知落伍的管理者。

張學峰
《勞動法》對從業者的保障作用應該兼顧到勞動者的個人狀況,要體貼為經濟社會付出了職業人生的老年從業者。但是對用人單位的實際困難和用工需求對生產循環正常化的重要性,也要有所認識,不能一味的指責用人單位。每個人都應該注重職業技能的提高,為經濟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這也是提高個人收入的社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