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回到七年前,港府全面“撤辣”
陳方勇
就在內地各大城市還在小心翼翼拿捏放開限購政策的尺度,就在碧桂園被申請清盤還有一眾“地產三好生”在解不開的債務危機前瑟瑟發抖之時,剛剛公布人口重返750萬+的香港爆出一聲春雷:2月28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公布2024/2025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時,宣布全面撤銷所有樓市“辣招”(即房地產調控政策),即日起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需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這意味著自2010年11月開始的香港政府為防止房價快速上漲而采取的通過限制交易而采取的稅收調節樓市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由官方宣告終結。略微補一下課,香港一直秉承自由港的市場環境,對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并沒有像內地一樣通過限價、限購、限售、限貸、限商等行政手段來管控需求,而是通過征稅政策來提高炒房的交易成本,減辣之前光是印花稅就有從價印花稅、新住宅印花稅、額外印花稅與買家印花稅等之多,非永久居民(主要針對內地炒房客)就會比永久居民多交兩個稅(買家印花稅15%和新住宅印花稅15%),也就是說買1000萬的房子非永居就要至少多交300萬的稅。這在一段時間內有效遏制了房價的高漲,精準阻擊了內地炒房團的侵入。
那為什么現在香港政府要這么大尺度的放開調控,完全放開對外地人炒房的所有限制呢?原因有三:其一,香港樓市持續低迷,房價已跌回了七年前(按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2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香港樓價指數跌至306.4,為自2016年10月以來的最低值,按年跌幅擴大至逾9.4%),按陳茂波的發言,“在當前的經濟及市場情況下,有關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已無必要。”;其二,樓市低迷導致土地市場成交跟著低迷,去年就有多幅住宅土地流標,港府甚至暫停了2023/24財年最后一季度(原本截止今年3月底)的住宅土地招標。實際上涉“辣稅”的交易量已創下新低,辣招存在的意義也在減弱;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隨著人們對香港的未來的不斷擔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資金出逃現象,實際上發生的香港人口回升其實是人口的一個替換過程,香港渴望通過引進內地的高端人才和資本來一挽經濟頹勢(為此還推出了極具吸引力的“優才計劃”,讓辦理香港居住證成為一股熱潮)。
顯然,痛定思痛的香港救市政策是具有信號意義的。我已經看到不少分析深圳樓市接下來走勢的文章,政策的強烈對比對于極度敏感的深圳市場是有強烈沖擊力的,城市之間的樓市對比與其說是資金的流動,不如說就是搶人大戰的直接反映。深圳如此,內地其他城市也一樣不輕松,在我們已經進入總體人口下行期,在不可避免的“老齡少子化”趨勢之下,樓市所代表的主力經濟貢獻人群的遷徙就尤其值得重視,既要防止房價過高形成的城市壁壘,也要重視因為對于這類人群不合理的限制政策而阻礙了人才的正常流動,顯然如今后者更值得重視。
就在前不久,香港還發生了一件事,有議員指責政府“小紅書治港”,說是內地游客在小紅書上一抱怨,就能引起港府的高度重視,比如有內地游客來港看跨年的煙火表演產生了滯留,結果港府立即延長了通關口岸的開放時間。這個版本的故事是不是聽起來挺有感觸?想想春節期間滯留在海南島的那些游客,想想貴州省最近因為營商環境而引發的輿情,再想想哈爾濱這回就是因為游客投訴而政府快速反應因“討好型城市”而反向出圈的案例,我們既要感慨香港融入大陸之快之堅決,也要給所有不甘于衰落的城市提個醒,不進則退,你再不努力改變自己的城市形象,你就等著人們用腳投票吧。人家優等生都這么努力了,你落后生還不趕緊加油啊!
最后,我們要相信,中國仍然是一片積極向上的熱土,中國的“大國大城”所帶來的經濟奇跡仍然值得期待,仍然有那么一些城市值得我們去投奔,值得投入所有的身家性命。這是新的一輪城市選擇,就選你相信并熱愛且也歡迎你的那些城市去吧,只是窗口期有限,這一次可千萬不要再選錯了。
吳思佳
在很多“全球生活最貴城市”的榜單上,香港都是名列前茅,很多時候還是第一名。而香港的貴,一個最主要的體現就是房價貴。在一個叫globalpropertyguide.com的網站上,香港的房價平均為2.5萬美元/平方米,雄踞全球第一名。
香港房價回歸到7年前,這對于以居住為主要目的的購房者,的確是一件大好事。但對于很多投資客而言,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香港的整體吸引力在下降,經濟發展前景也比較擔憂,為此地方政府還祭出了一些比較寬松的人才計劃以提振經濟。但房價如此之貴,很難“居者有其屋”的話,還會有多少人愿意在香港長期駐足和發展呢。
取消印花稅恐怕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香港是富人的天堂,而富人很多時候考慮的是資產的升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