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元旦檔票房超15億元破影史紀錄
譚浩俊
國家電影局2024年1月1日公布2023年中國電影行業重要指標:全年電影票房為549.15億元,其中國產影片票房為460.05億元,占比為83.7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2.99億;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共73部,其中國產影片50部,票房排名前10位均為國產影片;全年共生產故事影片792部,影片總產量為971部。
根據這組數據,我們可以推算出這樣一些具體數據。一是平均票價應在30元左右;二是平均每部影片的票房收入為6933萬元,剔除票房過億影片,多數影片的票房收入比較低;三是票房前10位的均為國產影片,說明引進的大片越來越少,有影響力的引進大片已經沒有。
在影片質量并不是很高,單片票房都比較低的情況下,票價卻達到30元左右,確實是比較高的。倒不是廣大影迷掏不起這個錢,而是投放的影片不值這么多錢。按照我國居民的收入標準,票價達到30元的影片,票房收入都不能低于億元,最好在5億元以上。否則,30元的票價就偏高了,電影的性價比也不高了。整整一年,拍出數百部價高質低的影片,有點對不起廣大影迷。
過去,在票房前10位的影片中,進口大片多少有一、兩部,但是,2023年一部沒有。一方面,可能與疫情的后續影響有關,有些影片不宜引進,同時,也可能其他國家受疫情影響,沒有拍攝出質量較高的影片。另一方面,是否也與對進口影片的把關更嚴有關。因為,所謂的進口大片,更多的是從藝術效果入手,而不太具有教育價值,從而影響了國外影片的進入。
不管是國產影片的質量不高,還是進口影片的影響不大,對電影人來說,都進入了需要深入思考的階段。因為,后疫情時代,廣大居民對電影的需求還是比較旺的,對文化生活的渴望也是比較多的。也就是說,電影業的潛力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沒有質量較高的影片,潛力也是很難挖掘的。恰恰是,目前遇到的正是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是2023年,沒有一部能夠讓廣大影迷真正叫好的影片,更沒有可以留下更多議論和交流的好影片。
這也意味著,要想挖掘電影業潛力,電影人就必須加倍努力,生產出更多能夠讓廣大影迷叫好的影片。如果說2023年還能把責任推給疫情,還能歸咎于準備工作不夠充分的話,那么,2024年當如何挖掘電影潛力,對電影人來說,是一次嚴峻考驗。如果2024年不能在2023年的票房收入基礎上有新的突破,如果2024年不能拿幾部有震撼力、影響力、爆發力的影片,電影人的能力就將受到質疑了。
那么,如何才能挖掘出比較好的影片呢?反映生活的影片,可能仍應是主角。對廣大居民來說,經歷了三年疫情以后,一切的一切,都變得小心翼翼,變得謹小慎微,變得更加生活化、精細化、柔情化,對能夠反映生活細節、生活點滴、生活情趣的影片,都比較在意,也容易投入。電影人能否通過深入生活、深入居民、深入企業、深入街巷、深入農村,把廣大居民和企業希望反映的各種細節找出來,并通過藝術加工的方式,讓其形象化、故事化、藝術化,從而激活每個人的精神細胞,讓廣大觀眾能夠投入到這樣的生活創作之中。
要知道,單是過去的2023年,就誕生了許多新的題材,發生了許多新的故事,隱藏著許多不為人所知的生活小細節,只要善于發現,真的會很多很多。因為,這一年,不僅有外賣小哥從幾十米高的地方跳到江中救人的動人故事,也有地鐵上圍繞是否偷拍引發的矛盾糾紛,還有整個暑假都被一個“擠”字牽動著心的旅游場景,只要去發現,生活中的細節實在太多太多。
所以,面對已經過去的2023年,電影人如何更好地總結、更好地反思,從而為2024拿出更好的創作計劃,是每一個電影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2024也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能不能拿出更好的獻禮片,也是電影人需要回答的問題。電影人的努力,確實應當是永無止境。
獨步風云
這次元旦檔電影票房破紀錄讓人頗感意外。不過,也有歷史經驗顯示,在經濟衰退期,能夠帶來短暫歡娛的消費性市場可能迎來蓬勃發展,這就是所謂的口紅效應。電影作為大眾都能消費得起的娛樂活動,自然能在一片消極的環境中脫穎而出,這是元旦電影票房破紀錄的一個可能性。但是,這是否能表明悲觀情緒已過,市場迎來復蘇?恐怕比較困難,新年新氣象不錯,但歸根到底還是沒錢惹的禍,而且大家對未來沒有安全感,未來可以繼續觀察,其他消費領域和電影消費是否陷入冰火兩重天,這是個值得關注和思考的話題。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