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房不認貸何時落地?北京多家銀行回應
譚浩俊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通知明確,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行住房信貸政策。此項政策作為政策工具,納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選用。
“認房不認貸”與“認房又認貸”相比,放開了一半,亦即如果名下有房,再買房就算二套,這是“認房”。如果名下曾經有過貸款,無論現在貸款是否還清,再買房就認定為二套,這是“認貸”。新政在“認房”上沒有改變,在“認貸”上做出調整,亦即只要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行住房信貸政策。
很顯然,這項政策的調整,是從激活改善性住房需求入手的,是想把希望改善住房條件的居民的購房熱情激發出來,推動市場盡快走出低迷。那么,“認房不認貸”政策的實施,能否產生這樣的效果呢?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政策在執行中可能會有點尷尬,會遇到一些難以突破的障礙。
有人認為,“認房不認貸”政策在一線城市可能還難以全面推開,其他城市推開的可能性更大。問題是,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四線城市,要想“認房不認貸”政策得到較好實施,都需要有這樣的需求。沒有這樣的需求,政策再調整,也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
而從廣大居民對待住房的態度來看,尤其是已經購買了住房的居民,有改善住房條件的居民確實數量不少,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剛剛放開時購買了住房的居民,房齡都接近20年了,換房的可能性也比較大了。前提是,要有人接房,亦即二手房市場要有承受能力和購買需求。如果二手房市場不活躍,沒有很強的購買二手房需求,這些想改善住房條件的居民,可能也有點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實也是,在房地產市場放開后購買住房的居民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房貸完成的購房,首套房的房貸也都是近幾年才陸續還清,手中的資產也就是這套房,能夠有比較充裕現金資產的,數量非常有限,更多的已經更換了住房。也就是說,他們如果換房的話,必須與現有住房聯動,必須把現有住房賣掉,才能完成換房。也就是說,必須有活躍的二手房市場做支撐。
二手房市場情況又如何呢?是否有條件消化這些被置換出來的住房呢?這就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了。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6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二手房房價同比上漲城市有5個,比上月減少1個,二手房房價同比下降的城市有65個。7月份,一、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4%、2.7%和3.5%,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0、0.3和0.1個百分點。
從環比來看,7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二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納入統計的70城中,只有6個城市價格上漲。
房價下跌,很大程度上與需求不足有關。需求不足,有望置換出來的住房,就難以找到買家,沒有買家,購買新的住房能力就不足。特別是吃過“房奴”苦的居民,不想再有太多的房貸。即便愿意貸款購房,也希望把手中的房子盡快出手,最大限度地減少房貸數量。如此一來,二手房市場的景氣度,就直接決定“認房不認貸”政策的效率。也就是你給我政策,還要看我有沒有能力享受。而面對房地產市場的不斷變化,絕大多數居民也不敢先貸款購房,再慢慢轉讓現有住房。他們擔心,按照目前的市場變化趨勢,很有可能出現房價下跌現象,造成新房價格與舊房價格不同步,舊房價格出現下跌。只有同步實施,才能避免房價下跌風險。那么,二手房市場就成為了改善性住房需求能否釋放的關鍵。能否出臺促進二手房市場需求的政策,是地方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否則,“認房不認貸”政策,也會成為擺設。
汝鵬飛
在之前相關部門的屢次吹風、釋放信號下,一二線城市認房不認貸似乎很快就要落實了。不過跟各地中介和各路專家們到處奔走相告相反的是,決策層從來說的都是“在研究”或者“在準備”,到底什么時候實施,誰也不知道。
現在大家更加擔心的是,這個利好到時候真的落地,利好出盡,但是房地產市場卻沒有像大家意料中那樣反彈,到時候又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