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川菜餐廳“明路川”宣布停業
了凡
評論有說明路川的菜倒像是粵菜或上海菜。我覺得倒不必糾結是否完全是“川菜”,很多餐廳只是借用“流量菜系”打響招牌。至于提供的具體菜式,則根據市場需求和主廚風格來定。我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是主廚蘭明路的“麻辣蟹豆腐”。豆腐其實是由蛋清和蟹肉制成,再加入蟹膏蟹粉辣汁以及橙子醬。蟹肉的鮮美和豆腐的綿軟完美結合,橙子醬來解蟹的腥,達到香、麻、辣、鮮的平衡。一口下去信息密度很大,口感層次豐富。我猜這道菜應該是仿古菜,源自南宋的“蟹釀橙”,做法出自林洪的《山家清供》。而蘭明路的這道菜是改良過的,這需要廚師既保持對傳統的尊重,又有創新的勇氣。
不是所有米其林星級餐廳都好吃,但起碼有參考價值。米其林的評價標準包括食材質量、烹飪技術、菜品個性、價值和一致性等。明路川雖然有著頂級大廚和高端的定位,但是否能滿足米其林的評價標準,見仁見智了。但就沖著1.8億的投資和直視上海三件套的地理位置,米其林評委們也不得不去湊個熱鬧。不過,主廚也不可能天天坐鎮,品質和創新很難長期滿足市場需求。
拋開商業模式成功與否來說,吃這種餐廳的意義,不僅在于味蕾的享受,更在于對“匠心”的領悟。每一道菜既有傳承,又是廚師智慧的結晶。我們在品嘗的同時,也在欣賞“匠人”對食材和技法的精湛運用。所以,類似明路川這種餐廳的存在意義大于形式,讓食客見識到更高級的創意,并對吃有了更多想象空間。如日語所說的“一期一會”,英語的“once in a lifetime”,這不就是紅塵中人所追求的嗎。
南城樵夫
新聞里這位被采訪的消費者說的也對,人均2300元的價格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并不算最高的,那為什么“川菜天花板”明路川開業不到一年就關閉了呢?就我自己去四川等地旅游覓食的經歷來講,說實話川菜并不一定適合這種高檔化打法。愛吃川菜的人,去了四川等地都喜歡找“蒼蠅館子”,之所以這樣的館子可以吃到地道的川菜,就是因為川菜跟粵菜和淮揚菜不同,川菜是一個非常接地氣和親民的菜系,再加上上海人民也不怎么能吃辣,這樣的川菜館子不關門才怪呢。
鄒姓青年
高端川菜和大家印象里的麻辣小館子可不一樣。 高端川菜大多是不辣的
隱隱
甬府是挺火的,不過甬府這三個餐廳,感覺一言難盡。消費者更趨理性是一方面,除了環境以外,菜品本身定位不明,消費者來這吃很難說能得到什么情緒價值,米其林擺盤式吃川菜,有種錯位感。另外個人觀感,上海中高端餐飲粵菜系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