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缺覺使我們暴躁,還是氣憤讓我們睡不著?
2020-09-05 22:00
小號
默認
大號
睡眠被認為是情感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除了焦慮(如易怒)和抑郁之外,睡眠是如何形成更具體的情緒反應科學家們對此知之甚少。
近日,一項實驗發現,睡眠良好的參與者可以適應噪音,并且在兩天后報告的憤怒程度也較低。相比之下,睡眠受限的人對令人厭惡的噪音表現出更高和更強烈的憤怒感。這表明睡眠不足會破壞情緒對糟糕環境的適應能力。在睡眠限制對憤怒影響的實驗中,主觀困倦是主要原因。
| 相關閱讀(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一項實驗發現,睡眠良好的參與者可以適應噪音,并且在兩天后報告的憤怒程度也較低。相比之下,睡眠受限的人對令人厭惡的噪音表現出更高和更強烈的憤怒感。這表明睡眠不足會破壞情緒對糟糕環境的適應能力。在睡眠限制對憤怒影響的實驗中,主觀困倦是主要原因。
| 相關閱讀(中國生物技術網)
60

山居一隅伴孤鶴
記得有一個段子說,人這一輩子其實只有三部分:吃飯、睡覺和工作。表面上看只有最后這件事兒創造了價值,其實都有賴于做好前兩件事兒,晚上沒睡好早晨就會爆發“起床氣”。
相信不少年輕朋友都有晚上躺被窩里刷微博、玩游戲,到第二天白天就真學不動了的體驗。
美國兩所知名大學的心理學專家以大學生和普通居民作為被試對象,通過嚴謹的隨機控制實驗方法,揭示了睡眠質量對人情感功能的影響,發現睡眠較少或中斷的確會導致年輕人白天壓力增大、適應力下降并且情緒異常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