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已超1500億,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項目遇阻
2023-06-20 23:00
文本設置
小號
默認
大號
Plus(0條)
6月15日,美國科普雜志《科學美國人》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ITER可能成為歷史上延誤最嚴重、成本超支最多的科學項目,預計成本已遠超200億歐元(約合1563億元人民幣)。 | 相關閱讀(界面新聞)
49
晨曦
創作精美文字
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全球核聚變人致力于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ITER是國際核聚變研究和巨型工程,由中國、歐盟等七方共同參與建造,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首個可實現大規模聚變反應的聚變實驗堆。2020年7月,在法國南部卡達拉舍,ITER工程安裝啟動儀式盛況空前,“人造太陽”勝利在望。然而好事多磨,項目因為預算、工程質量、管理層變更等問題項目不斷受阻,安裝返工,上調預算,建設工期延長等等讓ITER項目面臨太多不確定性。
核聚變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而且能提供清潔、可靠、無碳排放的能源。人類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將其應用于氫彈。然而,與太陽相比,氫彈會將地球置于危險的境地。所以,如何有效控制核聚變,讓其造福人類,是各國科學家們一直尋求的方案。ITER舉世界之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項目,“人造太陽”的實現,可以最終解決人類社會能源與環境問題、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人造太陽”融合著巨大希望,ITER項目各承擔方,除了“人造太陽”之外,各國也進行著相關探索,不斷取得技術上的突破,帶動了相關產業和技術的進步。和其他的任何一個工程項目一樣,ITER項目本身作為一個人類挑戰項目,自然也存在著技術和管理上的一些問題,注定不會一帆風順。隨著預算的加大,工期的延長,也將給項目帶來壓力和挑戰。正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說:“這顯然是對未來的一種信心。歷史上最偉大的進步總是源于大膽的賭注,艱難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