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同布林肯通電話
譚浩俊
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組織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其中,聯合國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從此前的4.8%上調至5.3%,上調了0.5個百分點;IMF則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則繼續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將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分別上調為5.4%和5.1%;世界銀行更是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6%。上調了1.3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一些國際機構也在對中國經濟進行全面評估與分析,在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如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近日就在2023年摩根大通全球中國峰會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摩根大通預計中國2023年經濟增速約為5.9%。這一預測,也比國際組織的預測還要偏樂觀,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更有信心。
毫無疑問,這是國際組織、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投下的“信任票”,也是國際組織、國際機構經過全面觀察、科學評估、反復分析、認真思考、深入研判后得出的結論,是發自內心的信任和支持。國際組織和機構也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增強,對全球經濟恢復十分重要,中國經濟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對全球經濟復蘇做出積極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組織、國際機構紛紛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的同時,外資企業對中國也投下了“信心票”。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知名企業高管紛紛訪問中國,紛紛做出諸如反對“脫鉤斷鏈”、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力度、看好中國市場、加強與中國企業合作等方面的表態。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星巴克全球首席執行官拉克斯曼·納拉西姆漢、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等,都已經于近期到訪了中國。而德國西門子董事會主席博樂仁、美國芯片制造商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接受采訪時則表示,中國市場不可代替,退出中國市場不是一種可行選項。而最新的數據則顯示, 1月至4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近5000億元,同比增長2.2%。
在歐美發達國家普遍遭受通貨膨脹強大壓力,經濟運行嚴重低迷,特別是美國,圍繞債務上限是否提高鬧得不可開交的情況下,國際組織、國際機構、外資企業能夠給中國經濟投下“信任”和“信心”兩張票,是相當不容易的。如果不是對中國經濟前景有足夠的信任和信心,是不可能投下“兩張票”的。要知道,當下的中國經濟,除了需要面對疫情留下的問題和矛盾,需要加快啟動市場需求之外,還要面對來自于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各種打壓。而打壓引發的某些領域的供應鏈斷裂,則需要加速修補和完善,以滿足供應鏈體系高效運行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際組織、國際機構、外資企業仍然能夠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和“信心票”,也是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壓中國經濟、中國企業行為的無聲抗議。
阿斯利康在山東青島投資約4.5億美元新建工廠、空中客車公司宣布將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大眾宣布在華投資10億歐元開發純電汽車……,所有這些投資行為,也與國際組織、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相契合。就算前進道路上仍然有困難、有阻力、有壓力,但是,都擋不住中國經濟積極向好的良好局面和發展趨勢,擋不住外資企業看好中國市場和中國居民消費能力,擋不住外資進入中國的步伐。這其中,中國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已經給了外資企業最好的比較。中國還會說其他國家的營商環境不好,中國只會比其他國家把營商環境做得更好。
在惠普、中誠信等國際機構下調美國主權信用等級的同時,國際組織、國際機構卻在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不能不說是對美國的極大諷刺。就算提高債務上限經過利益博弈最終得到了國會支持,美國的主權信用仍然是面臨極大的考驗的,高通脹帶來的影響,金融風險頻發,仍然嚴重制約著美國經濟的穩定,制約著美國擺脫債務風險。而美國的經濟政策,則直接影響著美國經濟的全面恢復。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反復強調,美國經濟仍面臨嚴重的衰退風險。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對美國經濟現狀的陳述。
所以,面對國際組織、國際機構、外資企業給中國經濟投下的“信任票”、“信心票”,中國應當更加努力地按照構建新發展格局、建立國內大市場的要求,進一步加大經濟轉型、科技創新、產品開發、品牌培育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卡脖子技術、關鍵設備等限制出口措施帶來的不利影響,使中國經濟全面步入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軌道。
三里尋煙
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雖然從通報上并沒有看出雙方談話有什么成果,但是最起碼雙方的溝通渠道還是暢通的。不過當下大家更關心的還是,布林肯之前就準備要訪華,結果因為流浪氣球事件暫停,中美關系進入一個緊張而微妙的境地。前段時間又有重啟訪華之旅的意思,接下來其是否會像媒體吹風的那樣如期訪華呢?
張學峰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中國不僅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外交戰略,也有為全球服務的能力。中美紛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