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AI入場券:中國大公司競逐GPU
楊波
1、AIGC的迅猛發展,證明了力大磚飛的航空業準則,在AI產業中一樣適用,因此,網傳字節跳動向英偉達訂購價值10億人民幣的GPU設備,也就不足為奇了,最近半年AI賽道很火,最大的贏家自然就是英偉達,連帶AMD和英特爾兩家也虎視眈眈,推出新品準備搶占這塊大蛋糕。
2、過去,英偉達主要依靠消費級市場,也就是游戲PC的顯卡,不過,英偉達早就布局了專業級的GPU市場,面向的是需要大量算力的互聯網巨頭,只不過在AI熱潮之前,這塊專業級市場因為太過細分,顯得很低調而已。
3、但是,近幾個月來,從大廠搶奪英偉達的A100加速卡,連帶AI繪畫帶火了消費級顯卡市場的大容量產品,標價1萬美元的A100價格暴漲,而且是有價無貨,這就頗有點幾年前挖礦潮的重現,而英偉達的市值也突破了1萬億美元,遠超前輩英特爾。
4、幾年前,即使有挖礦潮,也很難想象英偉達的市值可以達到的五倍以上,而現在這一幕成為了現實,截止到6月14日美股收盤,英特爾市值為1414億美元,英偉達這為1.01萬億美元,一個英偉達等于8個英特爾,另一家巨頭AMD ,市值為2000億美元,僅為英偉達的五分之一。
5、算法、算力、數據是AI的三要素,GPU則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算力,英偉達之所以能夠賺的盆滿缽滿,主要是其布局最早,在AMD還在沉浸于挖礦潮的時候,英偉達就在專業級GPU市場做了深度布局,算力在行業一騎絕塵,因此在AIGC爆火之后,英偉達自然成為最大的贏家,甚至成為不折不扣的AI基礎設施供應商。
6、不僅如此,英偉達早就布局智能汽車的GPU市場,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必然蔚小理,雖然牌子是國產的,但是核心的芯片和解決方案,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英偉達,雖然現在自動駕駛還是不溫不火,但是一旦真正突破了L4的技術門檻,其市場熱度絕對不會低于目前的AIGC,這種對于未來的押注,對于中國IT企業和互聯網巨頭來說,都值得學習。
7、過去,基礎研究是國內企業的普遍短板,基本上都是依賴于拿來主義,因此前幾年騰訊、阿里等大廠,都不惜重金招納基礎研究人才,并開設了高額的獎金,獎勵在基礎研究上有突破的國內外團隊,這種進步是可喜的。
8、但從AI的爆火來看,除了基礎研究這個短板之外,在真正意義上的開創性應用研究,比如算法,還有支撐算力的GPU產品上,國內大廠普遍還只能靠外購,雖然國內也有一些新興的GPU廠商,但從注重結果的大廠角度,肯定是看不上的,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為了追趕海外的大廠,國內大廠只能搶購英偉達的最新芯片,但從產品效果來看,其實未必能更勝一籌,倒是對英偉達形成了強依賴。
9、因此,英偉達專業GPU加速卡的一卡難求,對于國內大廠來說,是一個警醒,過去AI創新上,各家大廠都喜歡追逐喜報,必然某某單項又喜獲全球第一等等,但背后的基礎設施,比如芯片是用哪家的,到底用了多少塊芯片,其實是不想說也不愿意說的。因此,大廠們在追逐更高算力的GPU產品之外,也應該好好考慮到如何孵化自己的GPU產品,畢竟英偉達在十年前,也不過就是個打游戲的公司。
山居一隅伴孤鶴
從這個新聞就可以看出來,在當下AI賽道重新開始火爆的時候,除了openAI以外,英偉達就是在金礦邊兒上賣水發財的那一個了。生成式AI的發展對GPU芯片的大量需求,從當下各個公司爭相跟英偉達訂購GPU就可以看到,未來隨著這個行業的不斷發展,需求還可能會繼續擴展。在這個背景下英偉達的股價漲了不少,就連在國內都是,一個公司只要與英偉達有業務合作,在A股大股價就可以一騎絕塵,可見這波英偉達真是“贏麻了”。
吃茶
大模型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 AI 普惠,不必為每個場景訓練不同的 AI,一個大模型+適配和應用層開發,能覆蓋大多數場景。大模型將 AI 應用場景開發的邊際成本一下子拉到 接近 0。大模型會成為所有智能的基礎設施。從這個意義上看,壟斷大模型的公司價值會超過微軟和谷歌之和。大公司紛紛入彀就說得通了,做了還可以參與到牌桌上,如果不做,肯定搶不到下一個世代的船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