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存款利率再迎下調
money-game
這兩年來,實際上各大銀行一直都在下調存款利率,我記得光去年上半年就下調了兩次。相關部門對存款利率的下調,實際上還是在對存量資金進行調整。畢竟經濟大環境讓企業和個人的儲蓄欲望更加強烈,對企業來講,這意味著投資和加杠桿的欲望越來越低,對個人來講,這也影響到了居民消費。
不過可以看到的是,從去年開始已經在不斷降低存款利率了,但是后續無論是企業還是居民,依然沒有踴躍拿出儲蓄去投資和消費,這里的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呢?恐怕不是下調存款利率能解決的。
譚浩俊
廣發證券劉郁團隊5月28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銀行理財存續規模達26.6萬億元,較4月30日增長4000億元。4月份,銀行理財存續規模曾大幅增長1.2萬億元。
銀行理財規模擴大了,就意味著儲蓄規模下降,滯留于儲蓄賬戶的資金,一部分轉移到了理財賬戶,此前外界關注的中國居民還是“愛存錢”的觀點,能否在這樣的變化中發生改變,也值得關注。
確實,儲蓄賬戶滯留的資金越來越多,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在經濟迫切需要消費來拉動的大背景下,儲蓄賬戶資金越多,問題就越嚴重。因此,迫切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刺激居民消費,將儲蓄資金轉化成消費資金、市場需求、居民購買力,從而有效發揮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這次的儲蓄轉理財,是否意味著居民消費觀念發生了新的變化,開始要將儲蓄資金轉化成消費潛力呢?顯然,還沒有看到這樣的變化。儲蓄轉理財,只是資金的表現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是從一種形態的儲蓄變成了另一種形態的儲蓄,是從銀行的這個賬戶轉到了那個賬戶。更直接地說,就是給居民增加了一點投資收益,從資金本身來說,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也沒有產生任何新的作用。
殊不知,眼下最急需的并不是資金形態的變化,而是資金作用的發揮,是儲蓄資金能否轉化成消費潛力,亦即居民是否愿意把手中的錢拿出來消費,將其變成現實的購買力。哪怕進入股市,也比在銀行內部打轉要好。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顯然還沒有出現這樣的變化,廣大居民還沒有能夠從“儲蓄”的觀念中跳出來,將資金轉化成現實的購買力。
這也意味著,銀行所采取的這種“騰籠換鳥”策略,并不是促進儲蓄資金消費的手段,而是應對資金可能轉移出銀行的做法,對資金作用的發揮沒有產生應有的效率。自然,從促進消費、擴大需求、穩定增長的角度來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思考。
實際上,對眼下的銀行來說,手中能夠掌握的資金已經非常充裕,特別是居民儲蓄,已經成為銀行最具保障功能的基礎資金。但是,如何把這些資金花中去,如何讓居民儲蓄資金更好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僅僅滿足于將儲蓄資金轉化成理財資金,那只能說明銀行在如何經營方面是存在問題的。恰恰是,經濟發展最需要的是銀行做好資金運營文章,而不是資金挪騰工作,能夠對經濟提供有效的信貸資金支持,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更需要銀行的大力支持。如果銀行不能給予企業更多的信貸資金支持,而只習慣于挪騰資金,就失去應有的作用與效率了。
要知道,廣大居民所以重拾儲蓄習慣,并不是他們不想消費、不愿消費,而是不敢消費。如果資金運行狀況更好一些,如果就業的空間更大一些,如果收入增長更有保證一些,廣大居民的消費動力就會被激活,消費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而廣大居民把資金集中到儲蓄賬戶,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銀行能夠把他們存放在銀行的錢能夠用好用活,能夠用于支持企業發展,從而給廣大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就要求銀行,不能只會挪騰資金,而要經營資金,要發揮資金在支持經濟發展、企業脫困方面的作用。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飽受資金壓力,如果能在需要的時候得到銀行的支持,無疑對中小微企業走出困境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業與消費這道扣子需要銀行來解,而不是廣大居民。居民解決不了,他們只能把錢交給銀行,由銀行來幫他們完成幫助企業的任務。只要解開了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扣子,居民就業就會有保證,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就能充分發揮,生產與消費、經濟與金融、儲蓄與發展的關系就能理順,就會產生良性循環。更重要的是,股市也會因此而活躍,資金的投資渠道會更多,資金的使用效率也會越來越高、效益越來越好。
那么,銀行能走出儲蓄資金內部循環的套路,從銀行內循環、小循環轉向經濟外循環、大循環嗎?能在螺螄殼里做出道場、讓資金飛出銀行,進入生產領域、經營領域、流通領域嗎?如果能,就能產生良性循環,螺螄殼里也就做出了道場。反之,則仍然是在銀行內部打轉,無法實現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目標。
微生物
通縮!
Steven625
實在 太需要 鼓勵「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