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深圳人口立市以來首次負增長?
王磊Sans Wang
深圳這次人口負增長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深圳發布數據之前,上海發布數據顯示人口已經負增長,深圳所在的廣東省也出現了首次人口負增長。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好的現象,是中國整個經濟發展結構和地區發展結構逐步良性發展的結果。對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人口出現負增長,我們覺得應該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對此,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思考:
1、中國二線城市的發展崛起,逐漸開始出現分流一線城市的人口的趨勢。
2022年,長沙、杭州、合肥、西安、南昌五個城市新增加人口均在10萬以上,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城市逐漸開始分流一線城市人口。
這些二線省會城市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歷層次的人吸引力越來越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件好事情。
也是中國經濟發展以點帶面、從沿海到內地、從一線城市逐步帶動二線城市的發展趨勢。
2、中國經濟高質量的平衡發展,是解決地區發展結構性問題(包括地區人口分布結構性)必然之路。
加入世貿20年,我們參與國際分工,有四個一線城市脫穎而出。
這四個城市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四個支撐點,以點帶面、從沿海到內地,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但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人口發展不平衡這些結構性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們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深層次問題。我們只有通過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才能后逐步解決上述問題。
人口逐步從一線城市分流到二線,從三線城市吸附到二線將是未來10年發展的一個趨勢。
如果未來10年,經濟資源、人口、社會資源還是集中在一線城市,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中國有14億人,960萬平方公里,663個城市;如果太多發展結構性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太多發展依靠四個一線城市;未來,我們將缺少繼續發展的動能。
靜香
1980年深圳設特區時,只是33.29萬人的小漁村,到2021年人口增長到1768.16萬人,增長了52倍多。到2022年終止了41年的增長態勢,人口略有下降。不過常住人口還是上升的,下降的只是常住非戶籍人口。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借改革開放開勢,成為國內崛起城市的一顆閃亮明珠,吸引全國人民闖深圳,人口迅速增長,成為外來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到2021年常住非戶籍人口1211.77萬人,占比重68.5%。2022年常住非戶籍人口1182.71萬人,占比重67.0%,較上一年減少29.06萬人。和常住人口增長壓差,總算賬2022年深圳常住人口減少了1.98萬人。
深圳人口下滑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客觀原因,一是,和全國人口整體趨勢一樣,新生兒增長降速;二是受疫情因素影響導致的人口回流下降。其實2022年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省,人口都在降檔換速。主觀原因,房價與房租的高企,大幅提升了深圳的營商成本,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擠出效應。
此外,一些二線省會城市,盡管經濟實力、產業豐富度、就業機會,仍與一線有較大差距,但隨著不斷崛起和推行的人才戰略,也日漸成為很多年輕人最佳的選擇。而按照深圳的規劃,核心區將全面CBD化,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企業總部聚集區,非核心區將密布先進制造業園區、普通的制造業,將慢慢向臨深地區轉移。將來深圳人口即便回歸正增長,也很難再出現像過去一樣動輒幾十萬的人口增量。
不再猶豫
去年廣深人口減少,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疫情管控。去年廣東那邊疫情管控的嚴格程度應該是眾所周知的,很多打工人都提前撤離了。從一些當地人的親身體會來看,今年開年人口仿佛又回來了,多了很多人。所以關于廣深地區的人口趨勢,可能還需要再觀察至少一個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