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前4個月我國對美貿易順差收窄14.1%
鐘正生
4月中國出口延續了較為亮眼的表現,得益于汽車出口的強勁增長、以俄羅斯為代表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的持續發力,也受益于去年二季度基數下修的加持。但東南亞對出口的拉動出現大幅下滑,仍展現出全球制造業走向衰退對外需的整體壓制;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持續收縮,外圍“卡脖子”的不利影響已然顯化。需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激發出口結構轉化的紅利。
1、出口在產品結構上,主要依賴于機電產品(拉動5.8個百分點)和勞動密集型產品(拉動1.3個百分點)拉動。主要產品中,汽車及零配件出口表現亮眼(拉動2.7個百分點),手機和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對出口的拖累明顯收窄,但鋼材、服裝、塑料制品和農產品對出口的貢獻下降較多,集成電路對出口的拖累進一步擴大。
2、出口在國別結構上,高度依賴于除美歐日韓和東盟以外的國家(拉動7.9個百分點),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和韓國對中國出口的拉動相比前兩個月均出現了大幅下降,體現出全球制造業走向衰退情況下,東南亞進口需求并不穩定,2、3月份的高增長可能主要與此前積壓訂單有關。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1-4月人民幣計價出口額計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拉動達到8.2個百分點(1-4月出口增速為10.6%)。“一帶一路”沿線表現最突出的:一是,俄羅斯對4月中國出口的拉動進一步上升到2.1個百分點,其影響不可小覷;二是,新加坡的貢獻從上月的1.2個百分點下降至0.6個百分點,增長的脈沖明顯減弱。
3、二季度中國出口的同比增速還受到基數下修的加持。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出口離岸價的調整數,3月到6月的出口數據基數下修幅度逐月擴大,在分析二季度出口數據時需要適當考慮到其對同比讀數的支撐作用。
4、出口數據的以下兩組分化值得關注:一是,機電產品的高增長vs高新技術產品的負增長,歷史上二者走勢高度一致,但從去年6月開始產生了系統性差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收縮與進口的收縮相聯系,外圍環境對中國中長期產業升級、科技突圍的不利影響值得警惕。二是,加工貿易的負增長vs非加工貿易的較快增長,近10年來,加工貿易在中國出口中的占比持續下降,今年4月占比為19.2%,而2012年4月占比為43%。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極為顯著的變化。
5、進口低迷主要受到原油價格同比下跌的影響,外圍“卡脖子”和汽車進口替代也產生了顯著影響。4月原油對中國進口同比的拖累達到4.4個百分點,占到進口增速的一半以上,而原油進口的同比下降幾乎主要是由于價格同比下跌。此外,集成電路和汽車對4月進口的拖累也分別達到3.5和1.1個百分點。對4月進口產生較大拉動的商品包括:醫藥材藥品、煤、成品油、飛機和農產品,均為進口實需較大的商品。
睿智
如果從東盟,歐盟這樣的區域聯盟統計緯度來看,美國的確已經到了第三大“貿易伙伴”。
但如果按照單獨的國家來看,美國仍然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且與美國的貿易數額是下跌的,這背后是什么原因,就不用我來細說了吧。但好的是,前四個月的數據和一季度數據對比,明顯能看出下跌在收窄,也說明了中美貿易相好的態勢。
2023年一季度,我國對美進出口總額1615.88億美元,同比減少13.1%。對美出口1152.37億美元,減少17%;自美國進口463.5億美元,減少1.7%。
一帶一路這幾年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中國是“朋友圈“不斷擴大,也要看到的是,因為地緣政治因素的一些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有一定程度的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