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拼多多到海底撈,看“窮人經濟”蛋糕有多大
2020-08-27 14:32
小號
默認
大號
當不少中概股在美國市場遭遇麻煩侵擾時,拼多多則在8月24日以昂首挺胸邁進納斯達克100指數的驚艷形象刷新了自己一騎絕塵的存在。與拼多多隔空同頻共振的是在香港上市的海底撈。上市僅兩年多時間,市值躍至2374億港元。
為什么拼多多與海底撈能夠成為行業翹楚?又為什么財富之神寵幸了黃錚與張勇? | 相關閱讀(證券時報)
為什么拼多多與海底撈能夠成為行業翹楚?又為什么財富之神寵幸了黃錚與張勇? | 相關閱讀(證券時報)
55

胡喜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這是一篇從標題到正文都莫名其妙的刊評。
如果討論“窮人經濟”,那么首先要先定義這一概念,從文中看不到對這一概念的任何準確描述,只是在行文中將低價當作“窮人經濟”的特征之一進行敘述。
文中舉的兩個例子是拼多多與海底撈,實在看不出這兩個企業與窮人經濟有什么緊密與直接聯系。至于兩者進行的業務下沉,那是因為一二線城市競爭更激烈,市場已趨飽和,而把三線城市等同于“窮”,則是想當然,充滿了作者不自知的傲慢。
海底撈的大學生優惠政策,實行已久,用這個已行之多年的作法來證明現在的經營轉向,是典型的刻舟求劍。
況且,向大學生提供深夜時段優惠,最大的經濟考量是增加夜間翻臺率,而不是所謂窮人經濟,海底撈剛剛發布的季報顯示其虧損面很大,這當然有疫情的影響,但是也表明了文中所引用事例的證據力非常弱弱。
總結一下,這篇文章,是先射箭后畫靶子,論據無法證明論點,甚至還客觀上挑動了階層對立,我是指“窮人”經濟。
51

張程
證券投資行家
拼多多一直被視為五環外的窮人經濟,但是海底撈實際上價位并不低,直到推出了面向大學生的特價優惠。從餐飲業和消費行業能看到窮人經濟的火熱。
比如疫情期間西貝莜面村老總曾經出來聲稱企業要撐不下去,讓大家著實同情了一波。但是西貝的問題也不是完全因為疫情。西貝的主打是家常菜,但作為家常菜價位還是有點貴,比如美團上一份普通的西貝涼皮外賣居然要48塊錢,難怪吃的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