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總量差距擴大?國家發改委回應
鐘正生
2023年2月CPI同比1.0%,PPI同比為-1.4%。
2月CPI同比增速較快下行,顯著低于市場預期。我們拆解發現,2月CPI增速下行主要受到春節錯位因素影響,而工業消費品(扣除能源)、豬肉價格的走弱形成進一步助推。一是,核心CPI環比略弱于春節次月的均值水平。1)核心CPI的主要拖累在于,工業消費品價格(扣除能源)表現偏弱,其在核心CPI中占比接近50%。2)服務品價格(非居住類)環比回落,主要受春節錯位影響。3)值得關注的是,居住分項價格穩中有升。2月居住分項環比上漲0.1%,系2022年4月以來的首次上行,其中房租價格環比上漲0.3%,系2021年4月以來環比漲幅最高的一次。隨著房地產周期逐步企穩、居民就業逐步恢復,低基數下居住服務可能對核心CPI形成推升作用。二是,食品價格漲幅顯著弱于季節性,豬肉價格對其拖累尤其大。春節后豬肉消費需求走弱、而供給過剩局面暫難扭轉,CPI豬肉分項環比跌幅高達11.4%。三是,能源價格持穩,對CPI的影響不大。2022年末以來,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窄幅震蕩,中樞相對穩定,對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不大。
2月PPI環比持平于上月,但因基數抬升,同比跌幅擴大。其中,生產資料PPI環比由跌轉漲,生活資料PPI環比持平于上月。春節后復工復產加速,中國經濟向常態回歸,不同行業PPI環比增速表現分化,據此可觀察不同需求鏈條的邊際變化。一是,上游采掘、原材料行業PPI表現較強,反映出建筑鏈條(基建、地產投資)需求邊際回暖、預期有所修復。春節后,各地積極推動基建重大項目、房地產保交樓的開工建設,對采掘、原材料板塊多個子行業的需求形成支撐。二是,中游制造板塊PPI環比普遍下行,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其需求端的下行壓力。出口和制造業投資是中游制造行業重要的需求來源,開年后中國出口同比繼續收縮,制造業投資可能也不盡如人意。三是,消費制造行業、生活資料大類的PPI表現偏弱,與CPI中工業消費品價格的低迷表現相印證,表明可選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恢復。
2月物價數據的表現反映出春節后中國經濟的“冷熱不均”。盡管基建地產需求恢復,但商品消費恢復力度不強、出口和制造業投資承壓,宏觀政策仍需為“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保駕護航,促經濟復元氣。
東木
對于中美GDP差距變大的原因,除了美國的通脹,也有人民幣貶值的因素,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10%左右。所以,如果在中美匯率穩定,美國通脹較低的情況下,其實中美經濟總量的差距是在縮小的,我們是在逐步追上美國。
之前我看有機構給出測算數據,中國今年全年GDP要想和美國繼續縮小差距,那么美國增長率不能超過4%,中國增長率需超過5.5%,也就是說,中國要想差距縮小,增長率必須至少超過美國1到2個百分點。且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至少在6.45以內。
美國今年全年增長大概率不會超過4%。但中國要想增長超過5.5%,且匯率在6.45以內,難度也不小。當然,隨著防疫大概率會放寬,這對經濟是利好。今年下半年如果經濟可以強勢反彈,重新縮小中美差距也是很大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