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勸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中國經濟就恢復了

譚浩俊
針對自己勸中國居民將家庭存款的1/3拿出來購房,用以恢復經濟的觀點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和激烈爭論, 11日上午,孟曉蘇對此進行了回應。他表示,2022年前11個月,中國商品房銷售額約11.86萬億元人民幣,預計全年在13.4萬億元左右,相較于2021年的約18.19萬億元,大約減少將近5萬億元。“這猶如釜底抽薪,經濟運行怎能不受到影響?我所說的‘拿出5萬億元購房’,指的就是丟掉的5萬億元住房銷售額。”
說實在的,按照目前的房價,與其勸廣大居民將存款的1/3拿出來買房,還不如勸他們把存款的1/3捐贈出來“送”給開發商,既能落個好名聲,還不要負債,不要多少年都過著“房奴”的生活。因為,把每月支付貸款本息的錢用于租房,日子可能過得更舒坦一些。一旦購買了房屋,巨大的房貸償還壓力,會讓多數家庭直不起腰,抬不起頭。
事實也是,按照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29281萬人;集體戶2853萬戶,集體戶人口為11897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2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占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占36.11%。
而根據央行公布的居民存款數據,截至2021年底,居民存款總額約103萬億,加上今年1-11月份增加的14.9萬億,居民存款總額約118萬億。按照總人口來計算,全國居民人均存款約8.4萬元;如果按照家庭戶數來計算,戶均存款約24萬元,這其中,還沒剔除集體戶的存款。也就是說,每戶能夠用于購房的存款只有8萬元,集體戶人員的人均存款,也不會太多。就算城市居民的存款略多,預計也不會超過戶均15萬元。而在103萬億存款中,有錢人的存款比重應當更大,有房有車者的存款比重也應當更大,普通居民、特別是沒房居民的存款有多少、比重有多高,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雖然孟曉蘇董事長說的是將2022年新增存款的1/3拿出來購房,也就是5萬億。我們不禁要問,房子是青菜蘿卜嗎?只要居民多買一點,就能將青菜蘿卜買回家。房子要買就是一套,再便宜的也要大幾十萬,只要將2022年新增的存款拿出1/3來買房,就得掏空家中所有的錢,還要負債。而按照目前家庭存款的平均數,每戶也就20多萬元,全部拿出來也勉強夠首付。更何況,那些有房有車者是不會再買房的。就像孟曉蘇董事長自己,還會拿出存款的1/3來買房嗎?不會吧。需要買房的,大多是沒房的剛性用戶,恰恰是,他們的存款也是非常有限的。讓他們把存在銀行的錢拿出來買房,不管是在一線城市,還是二、三、四、五線城市,其存款總額,可能都連首付也不夠,剩下的都要依靠房貸來解決。這也意味著,如果廣大居民真的采納孟董事長的建議,拿出1/3的存款來買房,他們的負債,至少是5萬億存款的3倍,多數是4倍,也就是15-20萬億。
確實,從經濟恢復的角度來說,會非常好。尤其是開發商,會笑得合不攏嘴。想一想,一下子多了20-25萬億的購房收入,豈不讓所有的開發商都立馬解決資金鏈困局,甚至還能夠漲價售房。只是,這些居民從此要過上房奴生活,什么孩子上學、老人看病、旅游、文化、健身、餐飲等等,都會拋到一邊。如此,未來的市場消費,會因為這樣的購房行為,變得極其困難,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也會因為這樣的消費方式,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沒有潛力和動力。
孟曉蘇作為原中房集團的董事長、原幸福人壽董事長、現匯力基金董事長,當然不差錢,既有足夠讓自己享受的住房,存款也一定不會少,再買上一、兩套房甚至都不需要貸款。可是,對絕大多數居民來說,他們的家庭金融資產是非常有限的,存款也是很少的。他們買房,就是買房奴做。讓他們把存款的1/3拿出來買房,名義上是恢復經濟,實際上是幫開發商解困,給未來的發展挖坑,真的忍心嗎?中國的老百姓,真的要為開發商再次獻身嗎?殊不知,已經買了房子,又做了房奴的居民,已經在為開發商獻身了,總不至于還要讓更多的居民為開發商獻身吧。
我就不信,居民不買房,消費就上不去。要知道,比2021年減少的5萬億住房銷售收入,并不是居民不買房形成的,而是過去過度買房造成的。正是因為過去過度買房,把住房收入的基數抬得太高了,把房價也抬得太高了,城市政府的負債增加了,才出現這樣的問題。2022年的住房收入,才是最正常的,是真正回歸到與廣大居民的購買能力協調的消費水平。
也正因為如此,如果繼續過度刺激居民買房,繼續讓廣大居民購買超出他們能力太多的住房,也許會給眼前的經濟帶來一定提振,卻會給未來發展留下太多需要填的坑。2008年的14萬億政府投資,可是至今未能完全填平。如果再來一個房地產市場刺激,后果會更加嚴重。只有重視實體經濟,才是中國經濟最可靠、最堅實、最有效的基礎。

張林
孟曉蘇先生出現了幾個簡單失誤,可見是順口說的,毫無嚴謹性可言。首先,2022年居民儲蓄新增了17.8萬億,而不是15萬億。其次,這個17.8萬億是新增額,不是存款余額總額,2022年住戶存款余額是121萬億元,所以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是指增量還是指余額?看其表達應是指拿出5萬億存款增量來買房。第三,正因為居民部門不愿意消費和購房才出現了創新高的新增存款,因此孟先生的說法是同義反復,沒有信息的增量。第四,但是,卻有信息的誤導,聽上去好像只要拿出少部分儲蓄,多買點房問題就解決了。實際上,在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收縮前的2019至2021年,年均新增抵押貸款也僅在5.5萬億元左右,這背后是無數家庭的省吃儉用和高額負債換來的,并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第五,儲蓄分布呈現對數正態分布,簡單說就是這新增的17萬億儲蓄,是少數富裕人口積累的,而同時住房面積分布也是對數正態分布,即這些少數富裕人口大多已經持有了大量住房了。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改善普通居民的收入,給他們穩定的預期,不要折騰,保護好普通人的產權,不要因為一個“消殺”的由頭就能闖進家門,最后的問題才是要不要多買套房。

江瀚視野
孟老師說的有他的合理性,但是放在大多數人身上不適用!
近日,中房集團原董事長孟曉蘇在第三屆南方財富峰會上談及,2022年中國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萬億,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復對房子的購買、裝修和其他的購買,中國經濟就能恢復等言論,引發熱議。
我們仔細看孟老師最近這一段時間的這些發言,以及他對這些發言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到他是站在更加宏觀經濟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但是宏觀經濟學的一些合理的政策或者策略,并不一定適用于每個家庭。
對于普通人來說,買房可能更多的是要看自己的使用情況,是不是真的需要使用。而且對于大部分的家庭來說,即使把1/3的存款都用來買房,也不一定能夠在所在城市買得起房。

廈大沖啊
此專家的話一出,網絡可謂炸鍋,這話比起當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的“六個錢包”湊首富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建議很愚蠢,也很壞,動機不純。很多網友用一個字“滾”表達了自己的憤怒,更多的人則表示了“拿所有的存款也買不起房”的觀點,而一些則建議富人們拿出三分之一的積蓄。
房地產在經濟中的“支柱”地位無須過多的討論,但拯救房地產的責任是否在人民,這一點值得去討論。相信有能力有實力的人,也打內心希望能夠改善住房的環境,如今居民已經債臺高筑,而且生計堪憂,即使是增加了一點積蓄,也是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缺定性,譬如教育、醫療以及生存的需要,而居住環境的改善對于很多普通百姓來說,在目前高昂的房價下,是過于奢侈的想法。

廖志斌【銀卓金與法】
這位“學者”、“企業家”嚴重選錯目標了,普通人平均每個家庭的存款極為有限,絕大多數買不起你們的高價低質房,即使支付最低比例的首付款。
倒是貪官污吏貪腐的財產富可敵國,足夠你們繼續炒房多年。

巡
站在富人的角度專家是對的,站在窮人的角度呢?窮人之所以稱為“窮人”是因為他的父母是農民他的子孫后代也不可能比父母的職業更高等,這個時代太多的風花雪月,窮人依舊窮,富人依舊富,雖然我們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階級問題一直存在,不管在哪一行哪一業永遠是以壓榨基層人民的數量來為上層提供便利,中國大部分地區現在都還處于吃不起肉,穿不暖,生活依舊如七十年代,很多百姓們不知道國家推出了什么樣的政策,因為在偏遠山區無法告知,這也是中國為什么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閑適
據時間視頻綜合鳳凰新聞,1月8日,中房集團原董事長、知名學者、企業家孟曉蘇在第三屆南方財富峰會上接受采訪時表示,2022年中國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萬億,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復對房子的購買、裝修和其他的購買,中國經濟就能恢復。 這一論斷完全是沒有依據的。因為現在的財富集中度越來越高。根據招行2019年年報,我們可以從圖中看到客戶總數1.44億,金葵花(高凈值客戶)總數264.77萬總資產金額約為7.5萬億,而金葵花客戶總資產6.1萬億左右。通過計算,就可以知道2%的金葵花客戶占有了80%的總資產。雖然這只是招行的數據,存在片面性,但是管中窺豹,我們大概也知道現在的財富集中情況了。根據上述分析,可以推算增加的15萬億存款中,基本集中在2%的客戶中,這部分客戶根本不需要買房的。為此,專家發表觀點務求要嚴謹。
両江煙雨
專家學者也著急,但著急歸著急,不能有病亂求醫。存款總量可能??會有多少誤差,但并非可以求平均值,10個張三存款有好幾個小目標,90個李四可能還在苦b度日如年,有錢誰不知道去置產,還用你敲鑼。

不再猶豫
專家可能不知道,存款增加是一個平均數,窮人依舊是窮人,富人依舊是富人,富人的房子早都已經好幾套了。這些專家,天天坐在辦公室,跟個書呆子似的,根本不了解民間疾苦。

Forest
很吃驚2022年中國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萬億
吳建軍
商人大多是利已主義,唯利是圖,為自己說話,什么都敢說,大家都懂的!

觀星
這不是眾籌住酒店、買絲襪的變體么,15萬億看著大,真要細究,這里面被平均了多少,被分配了多少

昌平郭地鋼
引用抖音的梗: 遠方傳來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