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成為2023年被外資買爆的第一只股票
溫和的強硬派
2023年,A股會變得更好么?這是每一個在2022年里飽受打擊的投資者都非常想知道的問題,更是我們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都飽受沖擊下,希望尋求的慰藉,生活總需要更多期待,而A股自然成為了中國百姓長期依賴的精神力量。
1,歷史上的大數據:A股從來沒有連續三年收陰
古語云樂極生悲、否極泰來,顯然這樣的觀點對于A股市場也一樣生效。在經歷了兩年的陰跌后,投資者的信心已經消磨殆盡,長期被套的股票和基金讓大多數投資者也放棄了操作,與其說持幣觀望,不如說是絕望后的躺平,美國的逆向投資大師鄧普頓曾經這樣形象地描述股市周而復始的過程:“牛市在悲觀中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狂歡中消亡”,難道此刻的A股不正在經歷悲觀后的緩慢爬坡么?
從A股的歷史上看,不存在三年連續收陰的情況,這恰恰是大樣本數據下歷史規律的最佳驗證,當A股的估值和投資者信心持續低迷時,恰恰是人棄我予的最佳時點。有人說,能不能買股票,做下家庭調研就可以,看看你的叔叔阿姨們都是否在熱情地討論股市和基金,如果是的話,你就需要格外小心,而如果相反地,他們對于投資表達了極度厭棄的情緒時,則是你最佳的投資時點。
不管怎么看,情緒低點的A股和連續三年不收陰的歷史規律都會在2023年發揮作用,給情緒低迷的投資者一個大大的驚喜。
2,從來都沒有看對的專業投資者
在A股市場上具備最強研究能力的機構一定是證券公司的研究所,配備最專業的人,做著最專業的事情,相比得出的結論一定會高人一等吧?但有好事的人做過統計,每一年證券公司研究所的觀點都會大幅度偏離后續的行情(當然,不獨A股市場,美股亦然),證券公司說漲,后續就要跌,證券公司看跌,市場就打臉般上漲,證券公司說小幅震蕩,市場就大幅上漲或大幅下跌。這幾年的A股市場,這一逆向規律當真是屢試不爽,有球迷說“彩票反著買,別墅朝大海”,股票和基金似乎也是這個道理。。。
回到現實中,對于2023年的資本市場行情,證券公司的普遍觀點是A股謹慎樂觀+港股表現優于A股,如果按照逆向的原則看,A股在2023年要么下跌要么大幅上漲,結合第一條規律,顯然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至于港股,雖然估值更低,但受到國際資金的沖擊也更大,證券公司看錯的可能性也非常非常大。
站在投資的角度看,2023年,建立起足夠的底限思維和止損措施,放心大膽去投資,也許是“最不壞”的一個選擇。
3,中國獨特的產業文化支撐著走出疫情的快速復蘇
不少悲觀的投資者對于2023年中國經濟的復蘇表示悲觀,他們固執地拿著歐美經濟復蘇數據來推演我們的路徑,有人講美國有幾百人因為疫情而徹底退出勞動市場(原因多樣,這里不展開),有人講韓國的消費數據短暫回升后就不行了,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但我想,這些悲觀的觀點本身忽視了一個極大的問題,中國和中國人其強大的精神內涵,區別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看看北京解除管控后,陽康后的人們紛紛走上街頭,煙火氣再度回到我們的身邊,這既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更是這個世界上“最卷”國民的一種自發回答,我們從來不會躺平,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家庭責任甚至是“兼濟天下”的情懷都在支撐著我們,在最艱難的時候勉力前行。
有人說儒家文化培養了執行力最強的國民,但這樣的結果配合上高度發展的工業產業,卻誕生出世界上最精密的制造業機器,誠然這個國家面臨著房地產轉型和科技提升等長期歷史性問題,但他絕不會在此刻躺倒,強大的精神力灌注其中,讓其在最難的時候依然負重前行。
我有一個好朋友在創業,方向是中老年人高端鞋的生產,她在調研了大量配套企業后發現,高端、精細的生產制造只能在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的產業鏈不夠豐富是一方面,而沒有產業文化的他們在勞動力的工作態度和結果上與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樣的結論可以反推至任何產業,疫情后全球的經濟再復蘇、低碳經濟下的新龍頭,誰能夠吃到最大的份額,不言而喻。
4,寫在最后
人的本性就是“總想看到我們希望看到的”,這導致了流媒體時代,大量迎合人性APP的存在,從頭條到抖音,不外是算法模式去迎合人性的真實體現。但就像那些證券公司一樣,我們的判斷也總是錯的,你越是沉溺在算法迎合的世界里,你的認知成見就會更大,不論是茶余飯后的閑聊還是我們的每一筆投資,都是如此。
事實上,當下算法模式的互聯網已經偏離了其本來的初衷,互聯網技術本應幫助我們去看到更多的世界和不同的人,而算法卻把我們裝在了自己的小世界中而無法自拔。痛苦的人總是攜帶傲慢與偏見,只有幸福的人才能帶著寬容與理解去看待未來的世界。去跳出那個自己營造的世界吧,因為這個世界從來不是由消極和悲觀組成的,只有勉力前行,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也只有跳出悲觀,才能嘗到資本市場最甘甜的佳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