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直接給中低收入群體發錢,三到五年內每個月都發
東木
多事之秋,專家多有建議,發心都是好的,只是上嘴唇碰下嘴唇容易,執行起來卻沒那么簡單。管清友說給中低收入者發錢的事,好像很有氣魄,讓中低收入者感覺到了親人,但如何操作?可行嗎?有效嗎?管專家或許說他只是建議而已,其他的當然是別人的事。
表面看是一個好事,但具體做一堆事都來了。首先得有個標準,要劃分好中低收入群體,然后是分多少檔,分別發多少,怎么發等等。發少了杯水車薪,多發點,又要擔心財政承受。疫情三年來,國家財政沒少赤字辦事,大部分赤字還轉成了地方債,誰手里都缺錢。如果像歐美那樣讓富人拿錢,這恐怕更難,因為涉及到的問題更多。
另外是否低估政府執政能力問題,管專家的話讓政府的腰挺了挺。但根據過往,經濟適用房、廉租房、財政補貼、困難補助等等發放,問題也是出了不少。當然人們相信執政能力在提高,可也是又一新的考驗。任何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話,大概是因為不用負責。任何動議都必需考慮到可行有效,這同樣是維護執政的公信力。
歐美喜歡消費甚至超前消費,為幫助低收入群體,政府采取過發錢的做法;但國人的消費觀念,有錢存上,以備不時之需,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當人們心里沒底時,自然不敢花錢。如果政府考慮發錢促消費,也該也是發放消費券之類,但引導消費什么也是要考慮清楚。任何政策的出臺都不是單一行為,而要真正刺激消費,還得解決人們的心理預期,如果經濟向好,就業提升,大家少了一些擔心,也就敢花錢消費了。
閑適
三來,為了抗疫,政府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同時,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是嚴重的,財政收入也大幅減少,這這樣的情況下,專家提出用三到五年內每個月給中低收入群體發錢來拉動消費,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風之領主
專家的建議很好,辦法靠人想,而不是怨天尤人,尤其身在高層的,不能光想著平穩做官,要談能力水平。
具體執行可以如下:全民電子消費抵扣券,人均額度2萬(身份證注冊即可),不可提現。幾大電商平臺購買米、油、魚、肉、基本藥品等民生保障用品,抵扣補貼稅金+限額;購買家電、手機、衣服等日用品抵扣補貼80%稅金;定點網站購買汽車、房產等奢侈品抵扣最多半數稅金。消費券抵扣券打包成消費債券(中央財政、省級、市級財政各負擔20%,金融機構投資40%),除了第一種,只要有消費,政府就會有稅收收益,更不談中間流程收益。
大樹
發錢是好事,但是要規劃好,將錢直接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通過企業將錢發給員工,加大就業和生產力,其實可以將中小微企業的進幾年交稅的反還給企業,同時銀行對所有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免利息,反還利息,由政府將錢給銀行,也是一種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