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元!微博“收編”新浪網
張國防
互聯世界的第一批商業資產,其實大都生的草莽、活的運氣、消失的隨意。
新浪、網易為代表的Web1.0的主流,風氣之先是表象,初始架構設計的優質(產品架構、資產資本化架構-在美A見過,照搬的好),是根本。
過程中自努力的部分,是廣告,是游戲,運氣部分是現今已成為歷史名詞的“SP業務”。
但無論怎樣,代表著Web1.0的Read-Only,讓大家觸網、有了郵箱、接受信息之后,2000年代已然退隱江湖,興盛期十年。
2000年代后期至2010年代,已然是Web2.0社交驅動參與與交互(Read-Write-Interact)的興起繁榮期了。
同樣也是十年后,2010后期到2020年代,Web2.0大有被Web3.0(Read-Write-Interact + Ownership)迭代之勢。
只是疫情的緣故,使得微博中興,大家了解民間最新信息的抓手,使得之前并沒有微博APP的很多人每天要打開多次;而如今,疫情管控策略調整,其實有一部本人打開微博的習慣和次數,漸次收縮。
后續,無論Web3.0以何種形式、何種面貌、何類產品出現,總之將會出現。
這一過程中,還有并行的一個質的變化:所流轉的物件,由“信息”,轉變為“數據”,以及基于數據的信用(主體信用、交易信用);后續,數據還將派發出所有權、運營權、收益權、租賃權等,并在通證經濟(Tokenomics)中流轉交易。
當時的Web1.0,出了國門見過世面的人們帶回來,當然也不是誰都可以的,架構要搭好;Web2.0也并非原創;
而Web3.0的空間,也頗為草莽。
國內封禁了加密數字貨幣,當然沒有封禁元宇宙和Web3.0,但沒有通證經濟(Tokenomics)的消費元宇宙和Web3.0那就沒有靈魂了。
全球范圍內,美A重點聚焦在Web3.0的底層開發,中C聚焦在元宇宙的應用(工業元宇宙頗有建樹、消費元宇宙因為沒有通證,先天不足,不過,香港作為自由港試點先行先試)。
數字時代的迭代,就是這樣的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的迅速,尤其相比較于跨度千年級別的鄉間小農經濟、政府鹽鐵經濟。
除卻能源新技術之外,當下全球太需要數字新經濟帶動發展增量。這是“需求之勢”。
“需求之勢”中抽離框架模型,面向行業資產交易的架構驅動和數字技術助力的管理設計,必將是接下來Web3.0和通證經濟時代“資產云宇宙”、“企業元宇宙”、“工業元宇宙”的內核和底層結構邏輯引擎。
投資或協同架構這樣的資產,正如90年代協同架構Web1.0時代的雅虎、新浪、網易,00年代協同架構Web2.0時代的新浪微博、Facebook、TikTok前身、微信一樣。
比如,面向醫療健康行業資產交易的架構驅動和數字技術助力的管理設計。
===
徐俊豪
在很多年前門戶網站如日中天的時候,新浪成為第一批赴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一時也是風頭無兩,后面推出的微博,只是新浪的子公司。沒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門戶網站開始衰落,同時微博作為國內最主要的社交媒體平臺發展壯大,子公司和母公司開始位置倒轉,去年的時候微博的市值已經是新浪的4倍多。如今微博干脆將母公司“收編”,意味著未來新浪的架構可能會進行一波調整,而調整的尺度應該就是盡量跟微博的業務配套,畢竟如今微博才是新浪的賺錢機器,而今年廣告業務的低迷,對微博業務影響也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