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大跌逾33%?銀行回應
陳燕
從相關報道的內容,可以看到這家銀行的財富部門移動端產品經理對于理財產品的分類展示是沒有經驗和專業學習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與三個月/六個月/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是分別表征不同類型產品的,不能隨意換用。
七日年化收益率往往用于表征貨幣基金的收益情況,而貨幣基金一般被稱為現金管理工具或現金等價物,它的投資標的是貨幣市場工具,包括金融同業存款、定期存單、央票、國債等,雖然也可能包含很小比例的商業票據和企業債,但是一般不影響它的安全性,只有在非常極端的金融環境下才會出現本金虧損。由于貨幣基金的收益形式類似于存款利息,所以業內通常是用“七日年化收益率”和“萬份收益”表述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的凈值會始終保持為1,每日收益會以份額結轉形式體現在每日份額增加上,只不過每日“利息”會有多有少,對其七天的收益做一個年化處理(七天收益除以7再乘以365),那么這個產品在最近一周的收益波動及與存款的對比效果就一目了然了,對其計算萬份收益就知道每天持有一萬份該產品能獲得多少“利息”。所以投資于貨幣基金的理財產品也才可以用“七日年化收益率”來描述。
但是三個月/六個月/成立以來的收益率,這一類指標描述的是浮動收益類基金,包括各種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QDII基金、商品類基金等等,每個交易日都有可能盈利或虧損。業內通常用一定時間段的區間收益率來描述產品情況,這些收益率橫向可以與同時間段內的相應市場指數進行對比評價。
從報道看,讓投資者極不舒服的兩款產品,應該不是現金管理產品,而是投向于固定收益的偏債產品,基于近期債市調整,產品出現浮動虧損,而設計展示的產品經理誤用了針對現金管理理財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指標,就把近一周的浮動放大了50多倍,給投資者的感受就是嚇一跳。其實按照所展示的七日年化“-33.5%”這個收益倒推,近七日總的收益率約等于“-0.642%”。這是比較符合當前債券基金收益特征的。如果正確展示產品收益,客戶就不用如此驚慌了。
從西安銀行的回應看,他們工作人員仍然沒有向客戶解釋清楚為什么要切換一個展示指標,客戶理解到的也許是“你們偷天換日改個說法,以后讓我怎么相信你們”。工作人員理解的也許是,七天虧損被放大到一年,當然比三個月/六個月虧損被放大到一年來得嚇人,如果成立以來沒有虧損,那當然想到展示成立以來。真的就是這么小的事情嗎?
其實客戶和工作人員都沒有get到事物本質。不應該是哪個指標看起來漂亮就用哪個。銀行真正的責任和義務應該是給投資者做專業的解答,告知每個指標的計算方式和適用情況,以及清晰明白地呈現在APP產品頁的相應位置上,做出明顯的提醒。從“年化”這個計算方式可以看到,它既可以放大虧損,也可以放大收益。一些產品銷售中常常為了讓客戶對一款產品有好感,將一款成立很短的正收益產品,直接年化(除以成立天數,再乘以365),看起來多么有吸引力!
作為投資者要警惕這些都是“變戲法”的手法,看產品的收益時一定要看這是什么類別的產品,在多長時間內取得的收益,是絕對收益,還是換算過的結果。指標只是工具,就像一把刀,它可以是手術刀,也可以是屠刀,看是誰在使用,本著什么目的在使用。一個小小細節就可以暴露一個機構的嚴謹務實程度。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在“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路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哈菁菁
這事情隔在幾年之前,可能信都沒有人信,畢竟那個時候就連余額寶的收益都能有4%。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余額寶的收益每況愈下,就連銀行理財也不能例外。就比如之前銀行給我發的理財推銷短信,其兜售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在3%左右打轉,說實話還不如存個定期。
收益率低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銀行理財爆雷的都不算什么稀奇事了,像這篇文章里面銀行理財變成-33.5%,雖然銀行正在祭出各種說法極力挽尊,但是這依然說明這年頭銀行理財收益率之拉胯。
Thaumatin
找我啊,投資股票期貨,賺了17%了,真想不通有錢去買理財產品,把錢給別個搞,不虧你虧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