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邁入“5000家”時代,千億市值公司已達127家
范譯陽
1,A股上市公司已達5000家,總市值約80萬億元,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52.37萬億元,同比增長8.51%,占GDP總額的60.18%,大部分好公司都上市了。一級市場只有早期的機會了。
2,2021年以及今年前三季報,上市公司退市數量分別為28家和46家。開啟A并A的時代。并購不是只有一二級套利的玩法了。
3,上市容易,退市堅決,上市公司要在合法的基礎上踏踏實實做產業,布局產業。坐莊,造假,并購放消息吵市值,越花哨越無能。
4,機械設備,醫療,電子行業都超過400家說明這些行業市場化程度最高,也最有機會,煤炭,鋼鐵,石油石化行業都只有三四十家,市場偏寡頭。但是最有增長空間的應該是100多家的環保,軍工行業。
5,民營上市公司3168多家,央企435多家,地方國企896家,數量上民企完勝,但體量上沒有可比性。2313家50億市值以下的公司,大多數都是民企,1000億以上市值的127家,大多數都是央企。300億市值以上的公司490家,對應的玩家是大公募,邏輯是國運大盤穩價值型,一般是政策性增長。50億市值以下2313家對應的玩家莊家和牛散,邏輯是信息不對稱。賭逆境反轉型的利好消息,一般做外延式增長。100-300億1021家,邏輯是成長性,增長空間。一般內生式增長為主。保險,私募等機構投資人居多。比較尷尬的是50-100億的1176家,要具體判斷,如果是老公司基本是下行,如果是新上市的公司一般是上行。不要有偏見,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各有各的玩法,同樣是A股的上市公司,其實也不是生活在一個世界的。
6,財富聚集效應。過去財富看城市的房價,現在財富看城市的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單個城市數量超過100的共有10個城市,分別是北京447家、上海414家、深圳398家、杭州、蘇州、廣州、南京、成都、寧波和無錫,這其中蘇州和無錫作為非省會城市能吸引如此多的上市公司聚集,其中深圳南山區一個區200多家上市公司。上海張江一個園區就60多家。地方政府為了拉攏上市公司,有的地區甚至只要上市成功合計能獎勵1個億。
7,投一級是找老婆,精挑細選要求高,要一起過日子,直到生下孩子IPO。投二級是找小姐,都是賺一波了走人,再換其他票玩。沒有幾個是真正的做價值投資的吧!投一級半的是找情人。互相都有需求,還都得看上眼吧?
高格析
面對5000家企業,投資者怎么做資產配置?
A股上市公司進入5000家時代,投資者配置股權資產的可選擇性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伴隨股票數量的增長,要想把一家家企業研究深、研究透,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和時間、精力也變得更多。簡單的說,股票數量越多,選股難度系數越高。
根據中國結算最新統計數據,截止2022年10月底,全市場投資者數量已經達到21045.06萬個,其中自然人投資者數量2億0994萬人。但開立信用證券賬戶的個人投資者只有630.12萬人,根據開立信用賬戶最低50萬元的資金要求,也就是說至少有2億投資者的賬戶資產在50萬元以下。對于大多數股票投資者來說,50萬以下的資金量非常難以做到分散投資風險。
對于這95%的投資者來說,最佳資產配置方式是買基金,而不是直接買股票。大多數人幾乎100%高估自己的選股能力和水平,這也是九成多的人年年炒股年年虧的根本原因所在。當然,如果你是選股天才的話,這篇文章也沒有看的必要了。又加上個別上市公司對投資者利益非常淡漠,業績暴雷、花式套現非常傷人,有的人炒股虧損起來連一瀉千里也是沒法形容的。
先談談投資股票造成虧損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買入業績造假股。
第二,買入股票的市盈率過高。
第三,頻繁買賣、追漲殺跌,投機心理過于嚴重。
第四,不能正確認識正常的市場波動。
第五,選對了股票,但是過早賣掉了。比如買了比亞迪,有幾個人會拿住呢?
說到底,投資最根本的還是要克服人性弱點。話好說,道理都懂,但是就是沒有人落實。明明知道這樣不對,那樣也不對,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大腦和手。買不難,賣不難,守最難!單單這個守字,非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和堅如磐石的投資哲學不可。如果說投資是一場修行的話,真能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的。不說萬里挑一吧,至少也是鳳毛麟角呀。有幾個人能成為張磊、但斌、葛衛東那樣的大佬呢?跟他們學,不是不可以,但是若認為自己現在就具有了他們那樣的投資能力,除了自欺欺人還是自欺欺人。
普通人就應該有普通人的投資方法和哲學。選股這種昂貴的消遣最好還是交給基金公司來做,他們有更強的投資研究能力和資源。如果能夠借一架梯子能上樓,干嘛冒風險自己爬墻呢?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梯子就是基金公司。如果覺得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也不咋滴,買他們的指數基金就是了。這遠比自己耗費時間和精力,苦苦掙扎要強的多。
閑適
2022年11月22日,隨著鼎泰高科、矩陣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中國A股突破了5000家。據《上海證券報》報道,A股從誕生到突破1000家用了10年時間,從1000家到2000家用了10年時間,從2000家到3000家用了6年時間,從3000家到4000家用了不到4年時間,而從4000家到5000家用了2年零2個月時間。
就A股突破5000家,筆者接受了《上海證券報》專題采訪。本文即是在采訪基礎上擴充而成的。
此時,我們要感謝鄧小平當年關于股票市場要大膽試驗的決策,這是偉大的政治智慧。資本市場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之一,它也能夠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
當然,中國股票證券市場的各種制度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例如促進優勝劣汰的制度、并購的制度、重點產業資源配置的制度、創新的制度,等等。相信我們再過二十年回頭看,一定會有更大的成就、更大的感慨。
幾乎不能想象,如果沒有這種直接融資渠道,今天的中國企業、中國產業、中國經濟會是什么局面。
2021年底,中國A股市場的年平均市值約為95萬億元,總營收(TTM)約為64萬億元,利潤(TTM)約5萬億元。
截至11月22日,中國內地上市公司總數為501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5000家,比年初(4697)增加303家;純B股公司12家。A股總市值878889.8億元,相當于2021年GDP的74%;總營收(TTM)706822億元,相當于2021年GDP的62%;總利潤(TTM)56654.9億元,相當于2021年國家財政收入的28%。
圖片資本市場對中國的領軍產業和領軍企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在我們用市值、營收、利潤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中國在數個產業里占據了全球前4名的位置,既有傳統的房地產產業,也有先進的新能源發電產業。
在新能源發電產業里,全球共有215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國有31家、美國有7家。中國在這個產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市值、營收、利潤都大大高于美國。全球新能源發電產業的前四名領軍企業也都是中國上市公司。雖然這個產業的總量不算大,但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再如半導體產品產業,在科創板485家上市公司中,上市數量最多的是半導體產品產業,企業數量達56家,占11.5%;半導體產品產業的市值、營收、利潤分別為16350億元、2947億元、503.6億元,占了科創板總量的25.3%、26.4%和41.1%。
在GICS(全球產業分類標準)的158個四級產業中,2021年中國有18個產業冠軍,有89個產業前四名的產業領軍企業。
從發展的角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中國股市的提升,一是從中美兩國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比較的角度,二是現有產業與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政策對照比較的角度。
美國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產業分別是生物科技(504家),投資銀行業與經紀業(336家),區域性銀行(285家),應用軟件(186家),制藥(180家),醫療保健設備(151家)。市值、營收、利潤最多的產業集中在醫療保健、金融、信息科技等三大一級產業。
截至11月16日,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00家的產業共有16個,前五位依次是工業機械(394家),電氣部件與設備(258家),制藥(232家),電子元件(215家),基礎化工(208家)。可以看出,與美國比較,我們上市最多的前五位產業(制藥產業除外)主要是傳統產業。
從市值、營收、利潤的角度看,中國總市值前五位的產業分別是:綜合性銀行、電氣部件與設備、半導體產品、制藥。總營收前五位的產業分別是:建筑與工程、綜合性石油天然氣、綜合性銀行、貿易公司與工業品、房地產開發。總利潤前五位的產業分別是:綜合性銀行、煤炭與消費用燃料、綜合性石油天然氣、建筑與工程、區域性銀行。可以看出,以上產業也主要是傳統產業(半導體產業除外)。
從國家產業政策的角度,國家制定的九類戰略新興產業在國標分類中涉及166個產業,對應了GICS(全球產業分類標準)的158個四級產業中的40個產業,占全產業比重的25%。總體而言,我們在先進產業中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少而且處于較弱勢的地位。
按上市板塊分布,主板上市公司3164家,占64%;創業板上市公司1214家,占24%;科創板上市公司485家,占10%;北交所上市公司123家,占2%。主板的市值、營收、利潤三值占比分別為78.3%、93.6%、93.6%;創業板為13.8%、4.6%、4.1%;科創板為7.7%、1.6%、2.2%。科創板的各種比重還相對較小。
因此,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的任務不僅僅是科創板的職責,整個資本市場都要響應,都要鼓勵和支持戰略新興產業中的企業發展,和支持傳統產業中的創新型企業。
資本市場支持產業向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措施不僅僅在于對新上市公司的選擇,更在于促進存量上市公司的轉型和升級。在未來,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各種部門,要加大對產業的導向引導,對傳統的、低端的、過剩的產業,要嚴格控制上市數量,甚至一個不增,并且要加大優勝劣汰力度,要對國家安全需要、國民安全需要、科技發展需要、長遠發展需要的產業給予傾斜支持,使得中國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更加健康合理。
圖片A股的快速發展,首先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有關,這六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基礎上的新發展時期,是中國GDP與美國總量比重從60%到接近80%的重要階段,是中國人均GDP從2016年的8866美元,到2019年突破1萬美元,再到2022年估計為1.3萬美元的拐點階段。
其次,與股票市場的成熟,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成熟,以及科創板、北交所的推出都有關系。這也說明了中央政府對資本市場的重視。
但是,到了這個階段,我們也要注意,一國股票市場的容量,上市公司的容量,與國家的GDP總量有關,與市場(包括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開放度和全球化程度有關,與該國貨幣的國際地位和流通量有關。
因此,當中國上市公司數量超過5000家時,我們要思考,中國資本市場上合理的上市公司規模是多少?讓我們看看三個方面的數據:
美國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美國股市2020年上市公司數量是5110家,2021年是6111家,截止到最近是6161家(其中NYSE2175家、NASDAQ3763家、AMEX223家),要注意美國股市的上市公司不僅是美國公司。
美國的上市公司數量——根據我們的界定和初步統計,2021年美國在全球股票市場(以美國股市為主)的上市公司數量是4640家,而中國公司在全球股票市場上的上市公司已經到了6110家。
美國股市的退市公司數量——美國股市在2021年退市的公司是415家,2022年至今退市的公司是353家;中國2021年退市的公司是19家,2022年至今是45家。還要看到,2021年,美國上市公司(美國公司)的平均市值、平均營收、平均利潤分別是中國的3.20倍、1.86倍、2.38倍。
因此,到了我國上市公司超過5000家的階段,我國資本市場要從重視數量向重視質量轉變。例如,不少央企都有十幾家甚至幾十家上市公司,但是缺乏旗艦上市公司,與其手握諸多上市公司資源,不如努力打造一兩家旗艦上市公司。
除了特殊企業之外,甚至要多鼓勵央企和國企整體上市,在國際市場上與高手過招,通過在全球游戲規則下的良性競爭,成為重要產業的領軍企業。目前,我們在先進產業方面與美國的差距還很大。
上市公司是各國企業的佼佼者、優等生,中國的上市公司無論是央企、地方國企、集體企業、多元股份制企業、民企,都要代表中國走向世界一流,這方面還任重道遠。
張學峰
對于有永續經營能力的并且有系統獨立的財務能力的分公司,可以獨立出來組建成為可以上市的子公司。在財務并表和歸母公司利潤核算上可以在協商后建立規范的標準。這樣做,可以擴充上市公司數量,在公司做大做強后,也就增加了上市總市值和國家經濟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