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支持農民進城購房
閑適
最近看到全國很多縣級區域相繼發布鼓勵農民進城買房的政策,并出臺實施特殊群體置業補貼、自愿退出宅基地進城購房落戶的農民可享受5萬元獎勵、享受住房公積金貸款等措施。毋庸諱言,支持農民進城買房可以激活農民購房潛力,對樓市去庫存、促發展有著正向拉動作用。但是充分考慮并妥善解決好農民的實際需求、購買能力、生計保障、財產處置等諸多問題,才是支持農民進城購房重要考量因素。首先,幾乎所有的農民并沒有公積金,享受不到所謂的“公積金貸款低利率”帶來的實惠,只能是通過商貸,來獲取首付之外的購房款,對于沒有穩定高收入的農民來講,20年,甚至30年的持續還貸壓力是無法想象的。其次,農民家庭多數以種植農作物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存款有限,多數是用來養老的積蓄,鼓勵進城,推進城鎮化進程是好事,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就目前的發展階段和國情來看,此舉對于農民來講無異于釜底抽薪。再者,就業生計的問題。這也是目前最重要的問題,進城容易,生存難。農民生計來源的主陣地是土地,是農村,在城市并沒有收入來源。一旦進城,如何就業,如何生存下來才是問題的關鍵。目前農村土地流轉的費用不足以支撐他們在城市生活的成本,有限的就業崗位滿足不了巨大的就業需求。因此一定要為農民購房進城后想再回鄉留下后路,不能讓農民為買城里一套房而失了農村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集體收益分配等權利,淪為徘徊城鄉間的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流浪者”。
蘭香
在縣城公務員下鄉賣房、縣委領導倡導公職人員“要帶頭購房,買了一套買兩套,買了兩套買三套,買了三套買四套”之后,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的政策也如期而至。政府想幫開發商去庫存的算盤打得挺好,但現實情況是農村本來都沒多少人了,要買的農民大部分都買了,沒買的農民本來也就沒有買的意愿或能力,所以恐怕政府這個算盤還是要落空。
看到中國政府網有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1472個縣的縣城常住人口為1.6億人左右,394個縣級市的城區常住人口為0.9億人左右,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另外在《人民日報》于今年9月20日發表的一則報道中,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達到90.7%。這數據看起來挺鼓舞人心,只是不知道具體的統計口徑是什么,所以個人對此還是先持保留態度。
其實無論是縣城還是大城市,能不能吸引人來買房最終還是取決于能不能讓大家掙到錢。如果城里沒有很強的工業園區或者類似的地方給進城的農民提供就業機會,且不說還房貸,農民進城買房后怎么生活呢?難不成那些鼓勵農民買房的專家會給農民打生活費?
陸奇
今年各地政府出臺對房地產優惠政策可不算少,奈何今年的金九銀十依然啞火,生意慘淡。就算各地將購房任務攤派給公務員、搞大蒜西瓜換房,這屆消費者似乎都不為所動,不復從前搶房的熱潮。從各地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能看出來,這是把算盤打在農民群體身上了。對于農民來講,要不要進城買房,可能自己心中都有數:進城之后家里土地怎么辦?果園怎么辦?宅基地怎么辦?不一定會因為政策的出臺,就一擁而上進城買房。
胖胖的圓圓
從長遠來看,這類支持農民進城購房的把農民從土地上分離的政策都會動搖政府的執政根基。
蘋果用戶28428
請給農民伯伯活路!以前剪刀差,現在割韭菜。
D
一定要賣地?應該產業升級的時候,為什么沒走這步棋?
王律
1988年2月2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這份方案第一次提出了“住房商品化”的概念,第一次明確了“使住房這個大商品進入消費品市場”的改革發展趨勢,第一次公開了“開發房地產市場,發展房地產金融和房地產業,促進房地產業、建筑業和建材工業發展”的全新構想。這份方案,對于當時已經習慣了統一分配住房,并在交納低廉租金后即可享受房屋使用權的中國人來說,既感到好奇,又感到一絲對自己可能擁有私產的興奮。當很多年之后的中國人為自己的“房奴”身份感到苦惱,對居高不下的房價感到恐懼的時候,他們當中還有多少人會記起這份發布于1988年的普通文件呢?
不再猶豫
農村為漁,進可攻,退可守,無后顧之憂!城鎮為魚,有水則活,無水則死,浮萍無根,進退則憂存亡!古云:衣錦還鄉,又云:富不還鄉,深意就是不管富不富有還有家鄉可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