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存在“雙標”?海天味業再回應
柏文喜
近日關于海天味業醬油雙標的問題,在海天味業三次聲明之下公眾輿論依然難以平靜,且造成了數百億市值的蒸發。作為國內最大和具有悠久歷史傳承的醬油產銷企業,確保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符合國家標準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其種類豐富的產品中既有含添加劑的醬油,也有零添加的醬油,還有低鹽醬油,并不存在媒體反復炒作的國內外“雙標”問題。就這一點,海天味業10月10日的公告內容已說的非常清楚,其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天味業均有高中低檔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和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公眾輿論之所以對于“雙標”問題緊追不放,實際上這與當今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與擔心有關,也與公眾對于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生產工藝、市場營銷的了解比較有限有關。
首先,就食品添加劑而言,并非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是有害的。認為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有害,從而對食品添加劑唯恐避之不及,是對于食品添加劑無知的表現。其實從人類開始加工和烹飪食物開始,調味、增香、改性和保鮮、防腐的食品添加劑就一直伴隨著人類生活。比如食鹽、食用堿、香辛料等就是最原始的食品添加劑。而食品工業的誕生更是離不開食品添加劑,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不會有現代食品工業,就不會有當今豐富多樣的食品供應。食品生產工藝中普遍使用的改色、發酵、乳化、增稠、澄清、調味、保鮮和防腐等如果沒有食品添加劑就無法進行,也正是因為各種各樣的食品添加劑的發現、發明和使用,才讓人類能夠享用琳瑯滿目、豐富美味和充足供應、價格合理的各類食品。只不過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環節與劑量、允許含量在行業內都有著嚴格的規范和標準,超范圍使用和超劑量使用添加加是不符合行業要求和國家標準的。也就是說,在允許使用范圍內和允許劑量以內,基本是可以確保食品安全的。
其次,就標準體系而言,“雙標”乃至“多標”普遍存在,但并不意味著就必然存在食品安全或者消費者歧視問題。除了不同國家和地區此乃在不同的標準之外,還存在地方標準、行業標準與企業標準,這些不同類型的標準體系自然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斷然地去判斷孰優孰劣顯然是不合理的,而因為標準體系不同就認為存在食品安全或者消費者其實問題顯然也是不合邏輯的。無論那種標準,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添加劑都是各類標準的重要內容之一,比如脫色與漂白工藝中禁止使用吊白塊,傳統的硫磺熏蒸漂白工藝在當今的食品生產中是禁止使用的,中國內地絕對不允許的瘦肉精在允許的劑量以內在美國確實是合法的。只要企業所運用的標準體系符合行業規范與法規,則基本上是可以保證食品安全的,而且對于一些大型品牌企業而言,企業標準往往高于地區、行業和國家標準的,其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至于“雙標”或者“多標”之下是否存在消費者歧視問題,這恐怕是此次關于海天味業輿論炒作并未明說卻十分關鍵的一點。事實上,某家企業到底使用和適用哪一類標準,這些標準是強制性標準還是自愿性標準,確實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但是就商業性生產經營而言,只要企業不違反產品生產銷售的區域性強制標準,并且將企業所遵循的相關標準體系予以公示以保證市場和消費者的知情權就是無可厚非的。企業在不同區域和根據不同目標消費者的偏好,選擇了合法合規而又有所不同的標準體系,因此而出現的“雙標”乃至“多標”現象,實際上是遵守法規和迎合消費者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和更加契合其需求的選擇,更不應該被認為存在消費者歧視問題。君不見,為了方便使用者,國內市場的共享充電寶普遍有三個以上的不同標準和制式的輸出接口,怎么不見輿論洶洶去譴責共享充電寶企業的“雙標”與“多標”呢?
再次,關于“零添加”問題,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營銷說辭,而在食品生產工藝與標準中并未與確切的定義。嚴格意義上的“零添加”是不存在的,只是添加物的種類多少與劑量的不同,以及不同企業對于“零添加”的認知不同而已。就邏輯上而言,為生產工藝和產品保質所需,且為法規允許,在合法劑量和合規殘留量之內的添加物都是安全的,根據生產工藝需要或者產品分類而增加或者減少某種合法添加物也是允許的。正因為對于所謂的“零添加”,不同企業和不同群體有著不同的理解,一些企業所宣揚的“零添加”則未必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零添加”,更多的則是為了體現產品差異化而特別突出的一種營銷說辭。
另外,就所謂的“釀造”而言,實際上更多的也是一種營銷說辭。因為現代工業產品標準所要求的一致性,必然要求生產工藝上要實現產品均質化,這也就自然就會排斥因為批次不同而產品差異化極大的“釀造”方式而選擇了可以充分實現產品均質化的“勾兌”工藝。至于企業所宣揚的“釀造”,實際上只存在于發酵環節和原漿生產環節,但是很顯然直接的發酵物和原漿并不能成其為可以進入商業銷售環節的產品,符合均質化要求并能夠體現食品色香味,且能夠保質的產品必然要經過調制勾兌、增色增香、殺菌、加入防腐劑等工藝流程的。也就是說,現代生產工藝所制造的標準品都是勾兌化產品,所謂的“釀造”只是就食品發酵工藝而言,直接的釀造品因為無法解決均質化問題而根本無法進入商品銷售環節,醬油如此,連天天宣傳“釀造”概念的白酒也更是如此。
顯然,在此次海天味業“雙標”事件中,無論是以所謂的“雙標”來暗示相關企業可能存在的對國內市場和消費者的歧視來打民族感情牌,還是以無視海天味業也存在“零添加”產品而存在不正當競爭嫌疑的“零添加”惡意打壓與宣傳,以及對于“釀造”概念和食品添加劑有害論的過度宣揚與炒作,實際上都是利用了當前社會信任極度缺乏和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的焦慮以及公眾對于食品行業基本知識與生產工藝的缺乏了解而進行的一場有意無疑的誤導。這種誤導不能說都是出于某種惡意,甚至僅僅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和博取流量,或者僅僅為了競品的營銷,但是無論對于維護理性有序的社會氛圍,還是對于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對于公序良俗而言都不是好事。就事實上而言,以宣傳“零添加”為營銷旗幟,并在此次海天味業“雙標”事件中大有收獲的千禾味業,其本身就是中國最大的食品著色劑焦糖生產企業,并且是賴此起家的。
君延
最近一兩周以來,因為調味品添加劑的問題,海天一直被輿論“架在火上烤”。這或許有短視頻平臺上一些博主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根本上,還是因為海天并沒有很好地解釋好為什么其產品出現國內和國外雙標的現象。從海天的第一次回應看,其有點答非所問,很粗暴生硬地解釋自己添加劑是符合法律標準的,這個回應激起了更多輿論反應。而第二次回應,看上去是比第一次回應解釋更加詳細一點,稍微點到了產品線國內國外不同的問題。但是這個回應看起來還是沒有對消費者心中的疑慮進行根本上的釋疑,海天真的應該找個專業的公關團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