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違約風險高企,瑞士政府或出手救助
東木
瑞信信用違約表明全球經濟的緊張時刻。網絡上引發瑞信是否將成為下一個雷曼等討論,將瑞信推到風口浪尖。瑞士政府和央行對瑞信的援助計劃,給緊繃的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自去年以來,瑞信便陷入供應鏈金融公司 Greensill與家族理財辦公室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的行業風波,瑞信分別受損17億美元與55億美元,同時受到風險管理質疑。與同行相比,瑞信確實面臨著更多困境,今年至今,瑞信股價跌約60%。
但從瑞信資產負債表來看,雖不像傳言“雷曼時刻”那么糟,但足以引起瑞信管理層重視,需要盡快拿出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瑞信高管也是在進行補救,如向大客戶、交易對手和投資者保證,該行流動性和資本狀況良好等等。
對于瑞銀危機,政府出手相救,畢竟瑞銀做為全國第二大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避免系統性風險,瑞士政府支持出臺,為有系統性重要性的銀行提供公共流動性支持,央行也積極管控,瑞信有驚無險。
引領Manuel
銀行從本質上是經營風險的機構,隨著銀行業的發展,尤其是作為一家全球跨國性的銀行其規模性、業務復雜性、交叉關聯性、系統重要性等舉足輕重。瑞信作為一家被FSB(金穩理事會)選評入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30家的全球性銀行,如果發生實質性信用違約和大面積信任危機,任期發展破產,想比一定會對整個根治于歐洲的銀行體系和全球銀行業體系中上下游甚至眾多交易對手造成一系列系統風險的傳導,其破壞力無法估量,而瑞信2021的排名(按2020的經營數據)是所有排名銀行中位于最低檔(第四檔)的第三名,即便不發生所有的這些事件,其風險性值得格外關注和預警,除了關注經營規模性指標,更重要的是要關注風險指標(譬如核心資本充足率、桿桿率、資本流動性比率、加權風險資本、撥備率、總損失吸收比率…),還要關注一系列內控管理問題,而瑞信一而再,再而三違規違法,一直被飽受詬病的“流氓銀行”惡名就像扣在頭上的緊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