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限購大潮開始?各城市政府暗暗角力
譚浩俊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14日,全國范圍內已有超過120個城市或地區,在今年發布過一次或多次住房公積金貸款調整政策。如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貸款額度、放寬貸款限制、支持多孩家庭購房等。
除公積金政策外,還有放松限購限售、降低個人購房門檻、加大住房按揭貸款力度、減免或降低契稅稅率、土地競買保證金按規定最低比例執行、土地出讓價款和儲備土地補償款支付期限可以有適度延長、給予購房補貼等,也就是說,為了提振樓市,各地可謂鉚足了勁、用盡了力、費盡了心,政策一個比一個放得寬,力度一個比一個來得大,只要能夠叫“醒”樓市,地方真的到了什么政策都愿意出、都愿意給的地步。
關鍵是,出臺了這么多政策,費了這么多力氣,樓市反應似乎并不明顯,更多情況下,還是用低迷以對,至多不溫不火。有的城市,甚至出現了出臺的政策越多、樓市越低迷的現象。顯然,這不是政策力度不夠,也不是政策沒有可操作性,而是廣大居民對政策的崇拜心理已經消失,而是轉向了用心觀察、用眼關注,特別對開發商,開始用耐心與之相比。很顯然,按照開發商目前的實際狀況,與廣大居民比耐心,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方政府是否需要繼續出臺樓市刺激政策,是否還要在政策刺激問題上做文章。如此不顧一切地出臺樓市刺激政策,會不會讓樓市出現政策營養過剩現象。如果出現營養過剩,對樓市來說,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會出現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的。
正如一個人一樣,當營養不良時,應當盡可能地補充營養,避免因為營養不良產生各種問題,特別是孩子,會影響生長發育。當營養已經足夠時,就要控制營養。否則,就會產生營養過剩現象。而營養過剩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導致肥胖癥,繼而出現冠心病。又如會造成脂肪堆積影響人體對鈣磷等營養素的吸收,最終導致缺鈣,使人的關節及骨骼出現退化。再如長時間的營養過剩還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高血脂以及糖尿病一類的疾病,大量攝入營養物質對于人體腎臟以及肝臟也有一定的影響,導致人體腎臟以及肝臟的代謝負擔加重等。樓市也一樣,如果政策過緊,確實會使樓市“營養不良”,市場出現低迷。如果刺激政策過度密集,營養過度豐富,同樣會出現營養過剩現象。特別是開發商,會覺得政府離不開他們,會救他們,就會出現主動化解風險意識不強、等待政策救助意識太濃等方面的問題,就會讓廣大居民感到政府確實著急了,開發商真的過不下去了,繼而用耐心與開發商進行利益博弈。
實際上,從目前地方出臺的刺激政策來看,有的是多此一舉。譬如降低首付比例,看似能夠減輕購房者的資金壓力,實則是增加購房者負擔。想一想,首付少了,貸款就多了。貸款多了,利息就多了。利息多了,購房者的負擔就加重了。再如限購政策,對剛性購房者來說,有什么意義。本來就只有能力買一套房,限不限購對他們一點意義沒有。限購的目的,是對付炒房者和住房過度投資者。取消限購,到底是希望炒房者買房呢,還是剛性一族購房。對購房者進行補貼,就更是不可取了。拿納稅人的錢去討好開發商,幫開發商叫賣,甚至幫助炒房者,這不是問題是什么,對樓市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應當不難判別。
所以,地方一定要把握好政策放松節奏,不能無限制地放松政策,尤其不能盲目出臺刺激政策。樓市現在需要的,不是政府的態度,而是開發商的態度,是開發商能不能誠意降價,從而用誠意打動購房者,讓購房者主動購房。降價帶來的實惠,對購房者來說,是最實在的。政府的刺激政策,更多的是透支未來而不是節約開支。不節約開支的政策,都不是可以接受的政策,更不是能夠認可的政策。只有開發商降價售房,居民的購房欲望才能被激活,且心理上的擔憂也會變得更小。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政策營養過剩現象的發生,對地方出臺樓市刺激政策,有關方面應當給予一定的指導與制約,不能任由地方隨意出臺樓市刺激政策。否則,問題會很復雜,可能出現的后遺癥會很多。
假逍遙
國家實施限購令,"房住不炒",以行政手段穩房價保剛需,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十多年來限購令這個緊箍咒,讓人們的買房心態也是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從最初的一些有意愿買房的人想盡一切辦法突破限制也要買房;到限購令下,各地出臺各種調控措施,鼓勵大家買房;再到目前是否松動限購令的半遮半掩,反映出房地產市場在政策和市場方面的矛盾以及調控的焦慮。
地產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牽扯的方面眾多復雜,既關乎財政更關系民生,因此各項政策的出臺都非常謹慎。目前很多一日游的政策松動也是探市場的風向。于是我想,真的取消限購令會是什么樣子?房地產會不會一下子火起來?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當行政干預不在或減弱,那么市場的作用又會如何?取消限購是終止限購下的成果,還是讓房地產市場有新的機會?這個事情誰都不好說,也許只能由現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