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最后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去世
譚浩俊
對戈爾巴喬夫的去世,表達哀悼的自然也不會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電影明星施瓦辛格等,都對戈爾巴喬夫的去世表示了哀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表示,戈爾巴喬夫先生曾經為推動中蘇關系正常化作出積極貢獻,我們對他病逝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屬表示慰問。
但是,從各方對戈爾巴喬夫的哀悼來看,對戈爾巴喬夫評價最高的,還是要數美國總統拜登。他表示,“戈爾巴喬夫是一個具有非凡遠見的人。”“戈爾巴喬夫推動了民主改革,堅信改革和公開性不僅僅是喊口號。”同時,拜登還稱“戈爾巴喬夫是一位杰出的領導人,他勇敢地為國家實現不同的未來。”
拜登給予戈爾巴喬夫如此高的評價,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來的。正是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讓蘇聯僅僅用了18天就解體,蘇聯在東歐建立了44年的勢力范圍,也在短短的5個月時間內就土崩瓦解,并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一個個歸入西方國家陣營。倒是被公認最早“叛變”的匈牙利,至今還保留著當初社會主義國家的一份信念,能在今天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的統一行動中,保持自己的獨立個性和人格魅力。
如果沒有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特別是高度的親美情結,蘇聯或許也會解體,但絕對不會“解”得如此不堪,蘇聯在東歐建立的勢力范圍也絕不會這么快就土崩瓦解。“冷戰”結束不是壞事,但是,結束“冷戰”的前提應當兩大陣營都追求和平,而不是一方繳械、一方繼續逞強。而戈爾巴喬夫帶來的“冷戰”結束,是讓蘇聯為首的陣營給美國為首的陣營繳械投降了,留下一個俄羅斯苦苦支撐,且支撐得如此艱難。
對美國來說,戈爾巴喬夫幫了這么大的一個忙,當然是功不可沒,當然要給其極高的評價了。如果不是戈爾巴喬夫的“功勞”,今天的俄羅斯,或許不需要受到整個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制裁,也不存在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也在發聲希望俄烏沖突早日結束。只是,他沒有好好想過,俄羅斯和烏克蘭怎么就變成兩個國家了,俄烏沖突為什么會發生。所有這一切,不都是拜賜他的“新思維”和對美國的徹底投降嗎?
如果俄烏沖突沒有發生,西方國家也沒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戈爾巴喬夫的去世,普京可能還會給予較高評價。但是,面對今天俄羅斯的處境以及面臨的壓力,普京對戈爾巴喬夫的哀悼,也會清淡得多,而不會給予戈爾巴喬夫太高的評價。所在國不給予很高評價,別的國家給予的評價再高,對逝者來說,也都是失敗,嚴重的失敗。因為,親人的哀悼才是真哀悼,敵人的哀悼那是假惺惺的,是帶有某種惡意和諷刺意味的。拜登給予戈爾巴喬夫“推動了民主改革”的評價,不就是告訴全世界,是戈爾巴喬夫讓美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蘇聯給“拆”了。
如果說到戈爾巴喬夫的功績的話,那就是他把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明顯向西方國家傾斜的天平,導致愛好和平的國家根本沒有辦法以正義的方式發展,且必須遵循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如此,這個世界還有什么公平可言。如果蘇聯不解體,“冷戰”繼續,可能戰爭的風險很大。但是,世界的天平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傾斜了,戰爭就結束了嗎?沒有。只要美國還想稱霸世界,斗爭、抗爭、戰爭就不會結束。戈爾巴喬夫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以至于讓俄羅斯面臨如此大的壓力和困境。世界的天平,必須是力量的均衡,而不是一股獨大。
所以,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變成美國的獨立王國,也不會因為戈爾巴喬夫的去世就會出現新的變化。戈爾巴喬夫已經成為歷史,悼念他的,除了他的家人,就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其他的,也就知道曾經有一個名叫戈爾巴喬夫的,他是蘇聯的“末代領導人”。贊揚他的人都對其沒有感情,批評他的人則大多曾經對他很有感情。
李良東
二十世紀目睹了北極熊從沙皇俄國到蘇維埃政權、再到獨聯體、再到俄羅斯的四重轉變,很難想象當今不同年齡層次的俄羅斯民眾會形成怎樣的國家與社會共識。也許談論“共識”本身就是偽命題?
俄羅斯在歐洲是個特殊的存在,偏居一隅、橫跨歐亞、東正教、寒冷、未入歐洲主流。《共產黨宣言》開篇提及“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能夠真正落地生根,恐怕也只有在稍微遠離歐洲重心卻又渴望證明自己的俄羅斯發生。而這樣的發生又是如此的顛覆與影響深遠。
蘇維埃革命性的發展給整個歐亞大陸帶來的巨大沖擊體現在東歐,更是中國。人類社會治理模式的實驗!不探討市場與計劃,但那樣的模式似乎并未完全擺脫利維坦的巨獸陰影。在那樣氣勢恢宏的進程中,正如人類經歷的文明征服與變遷一樣,鮮花與鮮血同步。而戈爾巴喬夫,成了那個畫上句號的人。
當在歷史上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的人物成為歷史之后,便只能任由評說了。而如果從100年或者人類工業化帶來全球華的500年的角度去看,這樣的變遷似乎又到了劇烈發展的階段。俄烏戰事是縮影,昂撒主導的價值觀體系與東方文明的對沖也是。變遷中,人類需要更加理智的思考與判斷,而非未加審視的沖動。因為歷史變遷的塵埃于任何個體都是山崩地裂,但這似乎真的很難。
Unicorn
前兩年我曾經產生一種錯覺,相信不少人都有過,就是得知戈爾巴喬夫尚在人世的時候還有些驚訝。一位活在歷史課本中的人物,如今還在默默地見證著這個世界巨大和微小的變化。1990年,戈爾巴喬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91年蘇聯解體,而他也幾乎被定格在了這場“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上。無論如何評價,戈爾巴喬夫在歷史中都有著難以忽視的地位,加上昨日90歲稻盛和夫的逝世,或許屬于他們的那個時代真的接近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