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勻點兒”電給川渝,其實不容易
蘭香
在能源領域,常說能源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低碳清潔、供給充足、成本低廉不可兼得)。具體來看,我們在過去面對的是傳統經濟,低廉的傳統能源供應充足,但需要舍棄低碳清潔;我們當下正處于轉型經濟,加速低碳轉型,但是供應安全和成本低廉接連遭受挑戰(如:近幾年的限電頻發、21 年的電價上浮)我們將采用低碳清潔的新能源作為發電的主要載體,以儲能、特高壓確保能源的供應安全,但是系統成本的提升是必然,?因此能源“不可能三角”的歸宿是犧牲成本,保證低碳和供應。
往后看,極端天氣雖不可持續,但電力系統脆弱性的隱患在未來將經受多重挑戰:其一,下半年俄羅斯對歐盟天然氣斷供風險將成為主導全球煤價的關鍵變量,若下半年全球煤價繼續沖高,我國煤炭進口壓力將加劇,再次沖擊我國脆弱的煤炭供應體系;其二,限于就業壓力,經濟不可能永遠處于低波動、低增速的狀態,未來無論是老經濟回暖、還是新經濟高增帶來的經濟復蘇,都需要大量的傳統能源作為支撐,“能耗周期”將在經濟復蘇的過程中逐漸回歸。因此,老能源(煤炭、煤電) 的景氣度在長期將受到持續催化 ,新能源體系(風光設備、特高壓、儲能)建設是緩解能耗周期的關鍵。(摘自公眾號“麥策說”)
假逍遙
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在本次川渝用電危機上,正是因為切實體會到這次深痛的危機,電力相關專家和部門才更能思考并積極在未來展開進一步的電力區域分配設置,并且其他部門的決策層也能從中發現自己所管轄的領域內是否有類似的潛在風險,從而未雨綢繆。
有些事無論在書本上讀到過多少次,都無法超越在實踐中的切身感受。川渝缺電一方面暴露出了水電靠天吃飯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更讓人體驗到了人間真情。其他區域的民眾不斷發聲要為川渝同胞省電,雖然大部分情況下并無法實現把省下的電送出去,但僅僅是這份情誼就超越了一切。
昨天,任正非一句“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瞬間把A股嚇得癱軟在地,背后是各方資本對中國經濟預期的崩潰大哭。但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到底靠的是什么,卻不完全是經濟學書本上的規律能控制的。川渝缺電牽動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心,正好從側面透露出這個國家的人民是如此團結。在如此有向心力的國人的努力下,中國的經濟就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