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董事長:未來三年行業寒冬壓力猶在
張國防
家電行業顯然處于第二曲線創新階段,基礎要素在于基于國運的市場邊界的拓展,和基于研發創新的單位利潤密度的增加。
“規模經濟”下的家庭行業,早已到達MR(marginal revenue)=MC(marginal cost),邊際利潤趨向于0,或者為負;
“網絡經濟”下,對產品本身的增加值其實依附在了規模經濟范疇中,網絡經濟的利潤增加值被電商平臺獲取,家電本身基本無法與人、社交互動起來;
那就要在“范圍經濟”角度,結構化分析,也即相關市場的邊界拓展,和單位利潤密度的增加。
相關市場的拓展,境內內循環市場,同樣會被依附于規模經濟范疇;所以的,增長點在于隨國運而舞的境外全球市場的拓展。1980年代的大陸市場是全球產業眼里放光的處女地,如今還有印度、印尼、非洲等。
單位利潤密度的增加,顯然也是第二曲線創新的重要組成;那家用吹風機舉例,戴森的產品,市場價格3000元人民幣左右,而更多產品,在100-200,或者600元左右,那戴森之外的廠家的單品利潤增加值區間顯而易見,就看研發、品牌運營能夠躍遷這個段位。
這個要素面前,其它的什么寒冬不寒冬的論調,都顯得矯情而無用。
資本收益增加值,來源于市場邊界的拓展和單位利潤密度的增加。
===
楊三四
何止未來三年,從幾年前家電行業就很嚴峻了。這還得從電商網購沖擊家店線下實體說起,現在無論大家電還是小家電,大家都習慣網購,電商網購以低價導致實體店利潤嚴重縮水,尤其是大家電產品,利潤已被嚴重榨干。以至于有點像給電商平臺打工的意思。當然其他原因還有疫情對消費的抑制,供應鏈問題、越來越內卷的同行競爭等。
不過,在家電圈看來,未來市場的變化,不是簡單的競爭激烈、需求低迷,而是整體苦與難更嚴峻,賺錢會很難,大部分廠商也許只能靠“吃老本”才能活下去。說白了,消費會有、更新需求也一直存在,但對于家電廠商和經銷商們來說,這不是靠關系與實力疊加就能解決了“苦錢”的問題,而是必須要讓自己能穩穩地走下去,讓自己永遠比對手“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