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60年高考補習史
東木
教育改變命運。上名牌大學,校友會都很牛,這從政界權威,商界領袖都能感受出來。從用人單位的政策也能看出來,好的單位要求的學歷也高,名氣也大。
蕓蕓眾生,莘莘學子在金字塔的低端,都要向塔尖上沖,這個拉力和推力不是哪個力量能比的,因為這事關一個人的一生的命運。韓國的教育現狀,之于我國好多都似曾相識。
人才是國家戰略之本,在人才教育培養和選拔上,不斷變化,以求教育公平,唯才是舉,但是不管怎么變化?總是不盡如人意。雖說是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社會的評價標準,卻無時不給家長和孩子一個確定的方向,而頂級的學校資源是稀缺的,只能是通過考試去爭。
劇場效應讓家長對"補習"別無選擇,畢竟孩子受教育階段就那么些年,一去不復返,寧可白費,不可不備,“補習”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教育成本的增加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生育,生的起教育不起,所以還是生不起。
我國近些年生育率的下降也是與教育成本有關。現在實行的"雙減"讓教育回歸學校。"百年樹人"可謂任重道遠。
周維亞
對韓國的高考就不做過多分析了,因為有句話說得好,問題往往還是在內部。
這里摘錄了一篇前瞻文的分析截取了幾段,看看是不是說到根處問題了……
一般來說,985大學在錄取名額方面都會向本地學生傾向。以廣東為例,2021年,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分別在廣東省內招收了3645人和3476人,單這兩所學校就占了當年該省985錄取人數的百分之56,而中山大學在省外招錄名額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也僅招266人。
因此,一個省份的985大學越多,越能匯集本土生源。
至于另一個因素,本省的考生人數,就更好理解了,看看河南就知道了。如果一個省份考生人數又多,又恰巧沒有985高校,那么可以自動站隊到高考難度“地獄模式”。985錄取率排名倒數的省份,幾乎完美踩中這些“雷點”。
相比之下,處于“天堂模式”的北京、天津、上海這三個直轄市,不僅高考人數只有5到7萬,985高校數量少則兩所,多則高達8所,占盡了天然優勢。
這些可以說也是國內高考常年內卷的一個主要原因。其實當我讀到文章這幾段時已經深感國內高考生源的分配不公了,與韓國相比國內高考的不公更多體現在天平早已傾斜的很明顯了。只是這一問題看似內卷的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