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投多家A股上市公司遭遇大額浮虧,騰訊放緩投資腳步
溫和的強硬派
這又是一條見怪不怪的新聞了。從去年字節跳動裁撤投資部開始,到騰訊對外投資銳減,這些看似關聯度不高的事情,背后卻是同樣的邏輯,即國家層面對于互聯網平臺企業壟斷地位的認知和整改。
4G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的大發展,同時也讓乘上這波風的互聯網企業獲得了更快的增長,時代的加持讓這些企業越來越大,龐大的客戶基數、強大的定價能力和對于社會經濟生活的直接影響讓其獲得了大而不倒的經濟地位。大導致壟斷,壟斷則不可避免會侵蝕產業鏈上其他企業的利益,這是不容爭辯的,也是在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國家因為“二選一”等問題開出的罰單就已經超過九位數之巨。
更讓人警醒的是,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企業依靠充沛的現金流,通過縱向或橫向的并購,進一步擴大其對產業鏈的影響。從這條新聞中相關投資的描述可以看到諸如步步高、永輝超市(商超)、掌趣科技(游戲)等投資都是基于騰訊進一步擴大產業影響力而組建的產業聯盟,這些被投企業固然會降低騰訊作為一個商業巨無霸的業務成本,更多擴大騰訊對于原有產業的破壞力。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里,互聯網就等于高科技,我以為這樣的觀點可以休矣。依托現金流進行科技創業,在原有平臺上做深做透,提高科技技術水平,真正形成國際影響力,這叫高科技;但如果只是依靠防火墻,憑著前期積累的客戶數在境內窩里橫,甚至吮吸實體經濟的血液的,只能叫壟斷,和高科技毫無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此刻報告顯示的僅僅為浮虧,這里面固然少量案例是投資帶來的損失,但更多浮虧則來源于全球范圍避險情緒上升所帶來的資本市場下行,這里面存在了太多市場因素和不可抗力。伴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以及地緣政治沖突淡化的積極影響,這些浮虧依然有望慢慢降低,甚至為騰訊貢獻利潤。
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騰訊和字節所做的,不外是想超越市場的周期,讓自己基業長青,但我以為沒有持續興盛的企業,只有順勢而為的掌舵人,看明白經濟大勢,找到自己的契合點,該激進的時候就逆流而上,該保守的時候就準備過冬,為下一個春天積蓄自己的力量,才是一個企業實現百年老店愿景的根本。
梅森
創投圈內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騰訊是國內離伯克希爾·哈撒韋和軟銀最為接近的互聯網企業。縱觀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投資,阿里、京東、美團、滴滴皆強調為業務鋪路,字節跳動尚未有成型打法,而騰訊投資已經超出戰略資本布局的范疇,成為其主業之一,產生不小的收益。
理想情況下,騰訊投資能以低成本資金優勢、海量數據支撐的信息優勢、人才優勢等對投資企業賦能。但是,這種理想情況是以騰訊社交流量變現壟斷狀態依舊穩定和極強的2B能力這兩個重要條件為前提。目前騰訊投資腳步放緩,正是由于兩個條件發生變化,首先就是反壟斷和字節系的崛起,讓騰訊倍感壓力的同時流量增速放緩。然后就是騰訊一直想發力的2B業務看起來不溫不火,以至于到了業務架構調整的狀況。
當然,整體經濟環境也是影響因素。對于像騰訊這樣的巨頭,在一定時期內穩定一下,伺機而動也是不錯的策略,現在的放緩或許是為了厚積薄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