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累計未披露訴訟金額超千萬元,因“扇貝跑路”股民索賠上億元
獨步風云
獐子島這家公司可以說是相當無恥的,常年財務造假已經成了習慣,A股有這樣的害群之馬,如果不盡早踢出股市,只能讓股民對A股愈加失望。
簡單回顧一下獐子島這家公司的荒唐操作。2014年10月獐子島突發公告,聲稱2011年與2012年的底播海域蝦夷扇貝,因冷水團異動導致近乎絕收。因此前三季業績由盈利變為虧損約8.12億,上演了“扇貝跑路”1.0版。
2018年1月獐子島再次突發公告,聲稱2017年降水減少,導致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溫度異常,大量扇貝餓死。2017年業績變臉,巨虧了7.23億,上演了“扇貝餓死”2.0版。
2019年11月獐子島再次曝出扇貝存貨異常、大面積自然死亡的消息。11月11日,獐子島因扇貝“突然死了”再次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而這已是獐子島在2019年第7次被深交所點名。
值得一提的是,獐子島上市后,老板吳厚剛共進行過3次減持和1次增持,合計套現金額約3.96億元,其中兩次發生在“扇貝跑路”事件后。
梳理獐子島的作假數據不難發現,由于獐子島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虧損,為了避免觸發強制退市的危機,在2016年獐子島虛減成本,制造了盈利假象,使得獐子島避免退市并順利摘帽。在2017年又將2016年虛減的成本累加,造成了虧損的數字增加,以補算此前的成本。
因為2017年當年鐵定虧損,干脆讓他多虧一點,以便2018年繼續扭虧為盈。果然,由于2017年巨虧托底,2018年稍一努力就扭虧為盈,于是獐子島的財務報告從2017年的巨虧7億多,2018年就賺了3000多萬。
這種騷操作也稱之為財務報表“洗大澡”。這樣一年虧一年賺,撇開內幕交易的可能不談,至少咱這上市公司的殼是保住了。
獐子島的管理層們很清楚,作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住這個殼,只要有了它,就有了割韭菜的基礎,即使割不下去,最后將殼轉讓,也是一筆不菲收入。要知道,墻外有多少企業眼巴巴的盯著它呢。
就是靠著一路明顯的財務造假,獐子島居然能在A股留到現在,可見A股的水有多深,你要進去趟這灘黑水的話,不割你羊毛割誰的羊毛。
不過,韭菜雖然割到手了,殼好歹也算保到現在了,但出來混還是要還的,現在麻煩纏身,而且這股價也基本沒得割了,至于什么時候退市,還要看深交所還想玩多久。
孫渺
獐子島2006年以水產第一股的身份上市,股價也一路水漲船高,迎來高光時刻。然而好景不長,自2014年以來卻連年上演扇貝離奇“失蹤”鬧劇,虧損不斷,官司不斷;又借湯加火山噴發和海嘯,導致太平洋扇貝涌入獐的獵奇傳聞,讓人質疑是為提振公司規模效益的說謊之舉。“獐子島”一直處在公眾熱議的風口浪尖。而此番公告可算是“獐子島”對于公眾猜測和質疑的一個交待。
扇貝 “跑路”成為常態,以致獐子島被網友戲稱“旅行扇貝”。獐子島的扇貝到底去哪了,一度成為A股市場的未解之謎。監管對獐子島問題也是多次出手,并進行過相應處罰,但是面對各種聲音也是難以定論。一個公司如果沒有穩定的財報,主業經營變化無常,一件利空事件重復幾年發生的多種不確定性,建議投資者還是對這樣的公司慎重選擇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