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蒙娜麗莎》被抹了蛋糕
墨爾本椰椰子
藝術品的價值是人類賦予的。藝術品除了本身的藝術價值(這種價值本身也來源于人類主觀判斷),還有其作為個體在歷史長河中的經歷。文物經過戰亂便是見證了民族苦難,今天蒙娜麗莎再次遭遇險境,也是反映人類社會發展到某一階段的矛盾。
看到這則新聞想起了那道經典辯題——如果博物館遭遇大火,只能救一件東西,你會選擇救《蒙娜麗莎》還是救一只活生生的貓。我覺得無論怎么選,最后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在博物館掛著一幅或真或假難以分辨的《蒙娜麗莎》,在它旁邊的介紹中提到這只貓,或者更有儀式感地在畫作旁的角落樹一尊貓的雕像。
無論是貓,還是今天被甩向名畫的蛋糕,都是重復證明《蒙娜麗莎》作為藝術品在世人眼中價值的工具,在新聞報道一次又一次確認其重要性后,它作為藝術品的歷史價值便又厚重了幾分。
對于普世意義下的人類文明瑰寶來說,能夠通過保護措施避免損壞風險肯定是好事,但回看歷史,被徹底損毀的瑰寶也不在少數。他們大多都變成了一種符號,化作仿品再次展出,并以另外一種方式寫進書里,繼續隨著人類文明代代相傳。
不妨想想,假如今天那塊蛋糕真的抹在了《蒙娜麗莎》上,結局會怎樣?畫作會被取下,停展許久,待由專業人士修補后再次展出。這和1956年被潑了硫酸遭遇損壞,以及之后被砸石頭導致局部顏料脫落的結局也并無大不同。
董元元
幾年前還能夠出國旅游的時候,當我去法國盧浮宮參觀的時候,就像大多數第一次去盧浮宮的游客一樣,我第一時間奔向了蒙娜麗莎的展廳,看到實物之后覺得頗為意外,一來我沒有想到蒙娜麗莎原畫原來這么小,二來蒙娜麗莎作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外面是罩了真空玻璃罩的。而熟悉這幅名畫的人可能更意外的是,在過去很多年中,曾有這么多人試圖破壞這幅名畫,扔茶杯、潑硫酸…而此次這位身著女裝、頭戴假發的易裝男人朝著要畫像扔蛋糕就更讓人費解了,要么是為了嘩眾取寵,要么可能神經有點問題,怪不得這幅畫要用玻璃罩保護起來。